第(1/3)页 从空中俯瞰,广州城就像是一把展开的扇面。 (城北)越秀山就是扇坠。 满城占据了扇面大约四分之一的面积,驻防八旗加上家眷有8000余人。 广州将军,富敏下达了史上最严动员令——凡男丁,10岁以上60以下,全部集结日夜轮守。 原先的松木城门换成了铁力木,城墙加高,垛口用砖石糯米灰浆加固。 每隔10丈,布置一门子母炮。 每隔50丈,布置一门千斤以上的重炮。 城墙内再挖壕沟、后设一道拒马、一道土垒墙, …… 满城内囤积了大量火药、箭矢。 各家各户要做到人手一火枪、一佩刀、一弓箭。 会骑马的,全部配马。 街道交叉口设拒马。 屋顶,要考虑射击位。 富敏一遍又一遍的召集各旗旗丁,告诉所有人必须死战到底,不要心存幻想, 任何人都可以投降! 唯独旗人不可以! 吴军残暴,破城动则屠旗,与其被人像猪狗一般屠了,还不如壮烈战死。 恐怖的气氛笼罩全城。 人人绝望,可确实多了几分死志。 …… 广州三巨头, 总督伊尔杭、广州将军富敏、巡抚赵士生反复商议,最终决定将防御重心放到“旗境”。 以大北直街为限, 西边是满人区域,称为“旗境”。 东边是汉人区域,称为“汉境”。 将绝大部分火炮调至满城, 兵力越集中,火器越集中,理论上,防御能力就越强。 …… 伊尔杭回到宅中, 幕僚伍秉鉴就来了,提议: “制台,偌大的广州,不如增加些汉兵守卫?” “绿营兵?” “不,广府团练。” 富敏气笑了,没好气道: “团练不顶用,乌合之众罢了。你还真指望他们守得住广州?” “只要能让吴军手上沾满广府士绅百姓的鲜血,让两方的血仇永世解不开,就够了。” 伊尔杭笑容凝固,盯着伍秉鉴半天。 眼神很复杂。 “你身为广府人,计策怎得如此毒辣?” “小人家破人亡,生意破败,孑身一人。若无制台保护,早成了珠江一亡魂。小人不考虑其他,只是为制台考虑。” …… 广州对外的渠道还是畅通的。 总督手令从珠江传出,号召周边各县团总率兵进驻省城。 一切粮饷皆由总督府支应,封官许愿一条龙。 新任团练大臣、前礼部主事致仕、籍贯肇庆开平,文元德积极响应~ 他刚从南阳府回来,被乾隆感动的涕泪横流,一腔忠君之心正需要释放。 然而, 手书发出,各种被拒绝~ 顺德、香山、东莞、高明这4县团总态度鲜明,绝不为广州殉葬。 东莞团总梁辉,私下和族人抱怨: “鞑督,想把咱们当傻仔用?” “广州城里有4万大兵,被北佬围的不敢动弹,还想让我们进城做炮灰?呸~” “团练从吃喝到军械,全是自筹自用,没用朝廷的1钱银子。只需维护乡梓即可。” …… 众人皆认可, 遂勤加操练,绝不出县。 任凭文元德嘴角急出大泡,书信一份接着一份,就是不挪窝。 两广,从来就没有真正忠于清廷。 清初,八旗刀快,大家还老实交粮。 后来,刀钝了,各州县都开始欠粮~ 组建团练,不是为了拱卫清廷。 而是为了宗族和地方的安靖, …… 而文元德的老家——肇庆府开平县,这会正打的不可开交。 县境内, 广府、客家犬牙交错,械斗愈演愈烈。 四邑(恩平、新会、新宁、开平)目前局面一样。 文元德为了不负君恩,甚至捐输三分之一家产资助本县团练。 然而, 效果并不理想。 广勇虽然在后勤、饷银、武器上略占优势,但团练的战斗力和组织度并不理想。 “打仗一窝蜂,撤退一窝蜂。” 没有战术,没有远近火力配合,阵型粗糙,火器缺乏。 每次, 都能略压客勇一头,伤亡也小于客勇。 但是, 无法打歼灭战,无法铲根。 …… 打多了, 客勇身上的某种特征也逐渐明显——残血加点。 被压狠了,人死多了, 首领带头, 然后男女老幼一起发起漫山遍野的冲锋~ 而这种作战方式在冷兵器时代永不过时。 广勇的各式火器只能响1到2轮,然后就被迫冷兵器互砍,阵型也随之消失~ …… 文元德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症结,开始在四邑寻访前绿营军官、重金请出山培训团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