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万一, 这个姓赵的宣称自己是假冒巡抚,当场咔嚓了。 又或者将自己绑了作为投名状去献给吴军。 乱世出妖孽~一切皆有可能。 曾家老九拉拉袖子,低声: “大哥,走吧,回到老家再整队伍。” …… 据说, 做善人是会上瘾的。 有位姓马的学者总结过,这是满足了一种什么什么很高层次的需求,属于极致的爽感。 总之, 一般人是甭想了。 分粮的消息顺着河流传开。 泸溪县、辰溪县、乾州厅都被波及。 赵庄文本就是乾州人,在家乡的名声彻底打响。 湘西官场大惊失色。 因为赵庄文这家伙不但将自己辖区的余粮给分了,还带着私人武装顺着沅江主持正义。 开枪打死了多名阻拦的官差。 态度嚣张,手段狠辣。 …… 最可怕的是, 大家竟分不清他的成色~ 是清还是吴? 还是独立造反? 如今, 吴军在湖南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巡抚大人生死未卜,大家肯定要考虑后路。 部分没有后顾之忧的地方官已经挂印离开了。 例如,祖籍广东的乾州厅同知,就很干脆地遁了,回老家做做生意喝喝茶,不掺和这一摊浑水了。 “蛮烟瘴雨溪州路,溪畔桃李花如雾”~ 乾州,就是吉首。 …… 赵庄文每天连轴转,做的勾当胆大包天。 他也没忘了打听外面的消息。 知道吴军在忙着南下占据湘东、湘中,估计等吴军占据了平原,就会调头来取湘西了。 按照这段时候他对吴军的了解。 吴军擅舟师,重后勤,一定不会放弃利用沅江通道。 所以, 沅陵县就是吴军进攻的必经之路。 他扪心自问: “守得住吗?” 答案很清楚:守不住! …… 吴军火力强、配合好、后勤足,给赵庄文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逃亡路上, 他琢磨了很久,觉得从现实出发他应该进山游击。 游击战历史悠久,初次实践是吴王阖闾接受了伍子胥建议,在大举攻打楚国之前,游击楚国边境数年~ 而这一概念的正式落地,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新设游击将军。 游是走,击是打。 从字面理解,就是游动攻击。 …… 赵庄文心想, 百万牲口对十万天兵,是帝国的决策者才能玩的战术。 自己区区一知县,没有资格考虑这种宏大的战略战术。 最适合的就是游击。 而游击,离不开2点。 一,土壤。 二,合格的士兵。 土壤:包含地理、地形、民心、气候。 合格的士兵:是指熟悉山区、未曾沾染绿营风气的淳朴士兵。 …… 逃亡路上, 他一直在琢磨着这些问题,最终想明白了。 先游击战,然后名动天下。 赵庄文恃才傲物,从骨子里厌恶鄙视清廷,尤其是文字狱。 不过, 他同样也不喜欢吴国,因为吴国明显是重商主义。 从内心讲,他效力的理想国度是宋、明这类的。 至于说未来的归属,他也说不好。 总之, 先名动天下再考虑其他的吧。 …… 在沅陵县开仓放粮,就是为游击战打基础! 散了老板的(清、吴)的财产,分给所有人。 赵大善人贤名远播~ 夯实了2点,民心和士兵。 半个湘西都知道了自己“急公好义“,名声直追彭氏土司。 另外, 稍微放出风声,就有一些仰慕自己的湘西汉子主动前来追随自己。 …… “大人,短短7日,已有1500人来投奔您。” “好,好,中午我会去军营和大家一起吃饭。” 赵庄文很欣慰,赌对了。 因为湘西这个地方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汉蛮杂居,山水险恶、文化糅杂、资源贫乏。 自古以来, 湘西人要博出路,只有从军! 如果当不了兵,那就去做匪。 …… 特殊的地理, 促生了湘西独特的野性文化: 血与火、书与剑、义与情。 桀骜与温顺、奇崛与缠绵、朴实与浪漫、金戈铁马与杏花春雨。 湘西没有皇帝,也没有法律~ 这里的男人喜欢以武力征服男人,这里的女人喜欢以魅力征服男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