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下一节课是马术。 皇宫外就有马场。 李郁本人的马术不错,所以他格外注意皇子们的骑马技能。 火器技术发展,骑兵会逐渐被战场淘汰,不再是主力兵种。但,战马并不会被淘汰,至少 200年内,战马都有重大意义。 早在 1782年,李郁就提出了一个课题——骡马化。 细分为两点: 军队骡马化。 农业骡马化。 即使进入 20世纪前期,骡马依旧是牵引火炮、辎重,以及人员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 军队骡马化又分为两个课题。 一方面是育种培养优质骡马,另一方面是火炮减重。 根据吴军的战场经验,六匹马牵引大炮是极限,八匹马反而会互相干扰,所以野战火炮绝对不能超过 1吨。 …… 继后膛炮、开花弹问世之后,李郁拍板,重新设计,集体换装。 新式后膛火炮按照 2比 1的比例供给海军和陆军。 陆军型火炮定型两种。 一种是 88毫米长身管钢炮,连炮车在内重量 750斤,射程 3里半,四马牵引。 一种是 75毫米短身管钢炮,连炮车在内重量 350斤,射程 1里半,双马牵引。 前者定位于战役,射程远,威力大。 后者将下沉到步兵连提供支援火力。 陆军火炮严格限制重量,海军火炮则无此顾虑。 …… 农业骡马化的意义是: 一,犁地效率高。 二,牲畜的排泄物是最好的农田肥料。 农业骡马化、作物轮种,是李郁筹划的帝国的农业改革的着力点。 一般来说,是先有农业革命后有工业革命。 但大吴自有国情。 反过来了,也是无奈之举。 但以帝国的现状,农业革命遥遥无期。 原因很简单,人多,地少。 在耕地轮种萝卜和三叶草,才能把氮固定在土地里,才能给牲畜提供饲料。相当于休耕。 可是,以帝国的人口密度怎么可能呢? 耕地哪怕空一寸,农夫都痛心疾首。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原点——人口问题。 …… 就像北伐那次,李郁借着战争把大量的人口赶出了山海关。 几年的筚路蓝缕,东北成了粮仓。 这一次,李郁决定故技重施借着西征欧洲把更多的人口带出去,带到中亚,带到欧洲,带到全世界。 地中海畔、多瑙河边,中亚草原,苏格兰的丘陵,富士山下,密西西河边~ 让他们生根发芽,为子孙后代谋一个天大的福祉。 …… 战争是恐怖的吞金兽。 如果金钱供应不上,这头巨兽是要反噬的。 为了这次西征,李郁积蓄多年。 还发行了战争特别国债,面向所有人,利息不错,以帝国信誉背书。 各方购买积极,很快就募集了一亿八千万两。 民间散户购买了 3500万两,这个数字给了李郁很大的信心,说明民心可用。 欧洲银行家购买了 1000万两,并不说明什么,属于风险对冲。 …… 1792年, 3月。 一群欧洲外交官乘船抵达了华盛顿。 在简陋的大统领办公室内, 斯当东子爵: “我们希望花旗国加入欧洲大家庭,联手抵制吴国商品。” “必要时,我们还希望花旗军队和同在北美大陆的伊比利亚军队、法兰克军队、撒克逊军队一起剿杀位于西海岸的吴国殖民据点。” 老迈的华盛顿眼神,摇头道: “花旗建国不久,经济凋敝,各方问题颇多。抱歉,鄙国无力加入任何一场战争,也不愿与任何一国为敌。” 一番来回拉扯。 斯当东放了狠话: “贵国如果执意拒绝,将会面临整个欧洲的军事报复、经济封锁。这一次,你们不会有盟友~” 华盛顿咧开没牙的嘴: “子爵阁下,我们花旗人穷惯了,不怕封锁。” …… 当晚,花旗国高层争论到了深夜。 华盛顿坚持中立,亚当斯认为有必要修复和欧洲的关系,刚从吴国回来的杰斐逊认为应当联吴抗欧。 结局很不愉快。 最终, 他们决定用最皿煮的方式来解决~ 投票。 最终以微弱优势通过了华盛顿的“中立法案”。即:花旗国不卷入战争,加入自由贸易行列。 斯当东恼火无比。 待了 3个月最终无功而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