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这也就导致僵化的户籍登记与徭役摊派,豪强通过隐匿人口逃税。 与后世相比,其实商人的税收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至于老百姓,百分之八九十,收入都达不到交税的标准。 说起来,这税收一事,倒也是一件隐患。 只不过,朱雄英目前暂时还无力去改变税收政策。 整个大明能做到改变税收的人,目前也就只有老朱,甚至还有可能引得那些士族反扑。 流水的王朝,铁打的世家,这句话可不仅仅只是说说,纵然是到了后世,这些世家依旧还存在。 “爷爷,雄鹰倒是觉得,县令这么做,是造福百姓的。” “您看,官府购置私田,让私田成为国有,而后又通过竞标的方式,交由商人来开发,可若能于民有利,那肯定就是一件好事。” “根据这位老爷爷所说,这县令是要办小学,还要建学区房,那这小学肯定是凤阳官府所看重的。” “这小学雄鹰知道,便是学堂,应该还是免费的,而这学区房,便是在学堂附近的房子。” “想来这凤阳县令,应该是想要把学区房卖给一些需要的人,房产产生收益,也就能提高凤阳整体税收。” “学堂免费,而学房收费,若是再请一些有学之士,恐会有不少人争先恐后想要在学堂读书。” “倒是可惜了,可惜了咱大明那么多百姓……” 朱雄英一口气说了许多。 听到朱雄英最后一句可惜,老朱不由追问道:“大孙,你说这可惜,可惜啥啊?” 见老朱如此,朱雄英便知道,老朱上钩了。 朱雄英很清楚,老朱定下商人的后人只能行商,农民的儿子只能种地的国策。 这个国策,是错误的。 而今正好来到凤阳,倒是不如慢慢让老朱意识到,这一政策的弊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