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到时候还可以先让别的官员,去探探路,若是执行的顺利,那我再跟上也不迟,到时候全力支持朝廷改革。” “要是压力太大,一上来就改革失败了,我也可以待在后面,躲过一劫。” 潘金莲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忍不住笑道:“不愧是执掌大宋朝廷多年的太师啊,还真是一个狡猾的老狐狸。” 蔡京花瓣诱人的朱唇,微微勾起一抹浅浅的弧度:“都是多年为官之道,换来的经验罢了。” “佩服,佩服。” 潘金莲忍不住抱拳行了一礼。 蔡京盈盈一笑,旋即开口问道:“不知道公子第二个策略是什么?” “第二个办法,名为提升生产力。”潘金莲沉声道。 蔡京纤细的柳眉微微一皱:“生…生产力,那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提高粮食与货物的产量。” 潘金莲语气一顿,目光看向面前的美少妇问道:“大人有没有想过,为何先秦时期,整个中原加起来不过两千万人口。” “可是到了汉朝的时候却能够达到六千多万,唐朝巅峰时期人口达到八千多万,而到了大宋更是能够突破一亿之数,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 蔡京白皙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一时陷入了沉思。 在经过了刚刚的一番畅聊之后,她已经慢慢的打破了思维,知道这跟所谓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没有一文钱的关系,能够造成这么大差别的,肯定是一些更为接近本质的原因。 是土地吗? 不对,如果是土地原因的话,唐朝疆域是大宋的数倍不止,可是人口却远远不及大宋。 甚至疆域比宋朝更大的汉朝,人口也只有大宋的一半。 这说明土地不是根本原因,或者说只是其中部分的原因,而非全部。 不是土地的话,难道是贸易吗? 这也不对,当年汉武帝就已经开辟了丝绸之路,开始跟各大邦国展开贸易,可是无论东汉,还是西汉,人口始终迈不过六千万的大关。 一旦人口接近六千万规模,王朝便已经濒临崩溃了,贸易根本不是其中的关键原因。 蔡京沉吟了许久后,试探的问道:“莫非与粮种的改变有关?” 潘金莲有些好奇的看了她一眼:“太师为何这么说?” 蔡京朱唇轻启道:“早期中原所用的稻种,亩产大概在一百二十多斤左右,每年耕地只能产出这么多粮食,即便农户再精心照料也没有任何作用,直到有人从岭南之地,把当地一种名为占城稻的种子献上来。” “此种亩产可达到二百多斤,差不多粮食产量翻了一番,这才让大宋以远远小于大唐的疆土,养活了更多的人口,对不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