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伯一伙的看了一眼,面前这个半老徐娘的女子。 她有些疑惑道:“什…什么,你想去我家吃一顿饭?” 苏轼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笑吟吟道:“我们连续赶了一天的路,此时又饥又渴,麻烦老伯给我们拿些吃的过来,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说罢,她熟练的从旁边的使者身上,掏出一两碎银子。 使者满脸幽怨的看了苏轼一眼,这别人跟着一起出差还能混吃混喝,收点银子,她倒好,从宫里千里迢迢的跑出来,钱没捞到,银子还搭出去一两。 也难怪,蔡太师私下总是骂苏轼,这个老女人不是个东西,的确挺狗的。 老伯看着递过来的银子,先是愣了一下,旋即笑道:“哎,何必这么客气,正所谓来者既是客,一顿粗茶淡饭而已,小姐何必这么见外。” 苏轼饶有兴致的看了她一眼:“那银子你要不要,不要的话,我可就真的收起来了。” “……” 老伯差点没被呛到,正常不是应该三请三辞,自已连续客套几番,最终在对方执意要求下,无奈收下吗,你这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 苏轼嘴角微微一翘,将银子塞到老伯手里,笑着说道:“劳烦老伯了。” “咳咳,你看你这……” 老伯脸红的轻咳了两声:“二位请随我来。” 很快,二人便来到了一处屋舍。 布置的很是简单,庭院里种着一些蔬菜,七八只鸡在鸡舍里走来走去。 屋子里则是摆放着一些简易的桌椅板凳,编织好的蓑衣,挂在墙壁上,墙角还摆着一个织布的房机。 尽管屋子不大,但是却收拾的格外整洁,充满了烟火之气。 尤其通过那常年磨损的痕迹,一看就经常使用。 使者看着那有些粗糙的凳子,眉头微微皱起。 苏轼却丝毫不嫌弃,撩起修长的裙摆,直接坐了上去,她笑着问道:“老伯,你这家境不错啊。” 老伯端着一些米粥,咸菜,以及切好的腊肉放在桌上,面带微笑道:“这都是梁山的功劳啊。” “梁山?”苏轼美眸里泛起一丝好奇。 “不怕让小姐笑话,我以前曾经也是一个居无定所的流民,听说梁山这边施米布粥,分配土地,这才千里迢迢的从外地赶来。” 老伯回忆道:“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只抱着混口饭吃的想法,对于土地也不抱什么希望。” “毕竟以往那些士大夫们,嘴里天天喊着为万世开太平,为往事续绝学的口号,可是真的让她们降低一些地租,减轻一些佃农的压力,一个个跟要了她们命一样。” “可是没想到来到梁山后,她们居然真的把土地分给了我们。” “虽然土地号称是集体的,农户只有耕种的权利,没有买卖,转让的权利,但种出来的粮食,除了上缴部分税收之外,剩下的都是自已的。” “而且吴军师还隔三差五的下山,来组织我们一起耕种棉花,栽培蔬菜,纺织布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