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刘辩,三兴汉室》


    第(2/3)页

    具备影响力的本地豪强已被拉拢,人数最多的羌人和现今还没多少存在感的氐人本就备受汉人豪强的影响,他们不是天生的反贼,大都只想好好活下去。

    傅燮经营数年的名声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皇甫嵩领兵至凉州作战的第二年,各地的羌人部族们或是首领亲来,或是派遣子嗣,纷纷投诚。

    现在凉州的局势已经逐渐明朗起来,剩下的凉州大势力,只有一类了——以卢水胡为代表的杂胡。

    经年的战乱连同过去汉家对河西治理的粗疏,让卢水胡将张掖属国及张掖郡等地当成了自己的自留地,原本被安置在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的归降胡人多被其吸纳,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杂胡们的主体。

    这些杂胡对汉人有一定了解,在皇甫嵩的兵锋抵达张掖郡后,纵有不满,却还是学着羌人的样子奉上不知几斤重的忠诚。

    但面服心不服。

    此辈,正是皇甫嵩的忧虑了。

    向来对胡人有疑心病的皇甫嵩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一旦他率军离开凉州,这伙肆意惯了的杂胡必定会毫不犹豫地恢复原样。

    唯有消除隐患,方可不负陛下信重。

    “皇甫公,吾亦知卢水等杂胡不稳,然当今之凉州事,羌人诸部虽都派人来了,但其人依在观望。无论是直接对卢水胡用兵还是将其分散安置,迁到别处,总归都会失了人心。”

    说话的乃是傅燮,他听闻皇甫嵩想对名义上归附的卢水胡下手,第一时间从汉阳郡赶来劝阻。

    汉军的兵力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服所有羌胡,贸然对卢水胡动手,无论是用文还是用武,都会给羌人传达不好的信号。

    所以在傅燮看来,面对卢水等杂胡,最好的办法是等他们先动手。

    皇甫嵩更倾向于求稳,他从军事角度说道:“若放任不管,卢水杂胡可起兵一两万,届时扰乱州郡,又该如何应对?”

    傅燮对此也有考虑:“可在张掖显美县重设护羌校尉,辅以郡兵义从,以作监管威慑。”

    傅燮明白,皇甫嵩作为主导,完全可以不理会他的建议。

    但他早在平黄巾之乱时就在皇甫嵩麾下领军,如何不知道皇甫嵩能听进良言,遂又苦口婆心地劝说道:“皇甫公,若要凉州长治久安,人心向背极为重要。我久在凉州,焉能不知北军、西园军往凉州一趟的花费。眼下对卢水胡用兵,虽能解一时之患,于长远却有害无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