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说白了,就是此次出征高句丽天时地利人和,咱们没有天时和地利” “贤弟总结的精辟” 这次李世民也是和自己的宰相们商量了好些天,也没个好的办法,实在没办法了,才找上了李逍遥,其实也没有在李逍遥身上寄托很大的希望,纯粹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陛下,前隋东征高句丽,当时死在高句丽的前隋士卒不计其数,听说高句丽还将他们的人头做成了景观台供高句丽百姓欣赏” “是有这么回事。” 李世民有些不明所以,说好的找借口出兵呢,你谈这个干嘛。前隋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三次都没成功,还被高句丽反杀,够丢人了,贤弟怎么还拿出来说呢。 “陛下,这些牺牲的士卒,虽然是前隋将士,但更是我汉族百姓啊,怎么能让他们埋骨他乡呢” 李世民突然觉得贤弟这几句话视乎意有所指,短暂几秒,李世民便懊恼了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 “哈哈,还是贤弟脑子转得快,不错,都是我汉人百姓,怎能让他们在外游荡,还是魂归故里好” 还得是贤弟啊,我直接找高句丽要这些牺牲将士的骸骨,高句丽当然不会同意,这不就是好借口吗。哈哈。 困扰李世民多日的天时终于找到了,李世民非常高兴。 “陛下至于地利,我之前也有分析过前隋三征高句丽失败的原因,虽然有很多因素,但是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还是矛不利” “矛不利?” “是的,前隋虽然声称百万大军供高句丽,但是长途跋涉后,士兵疲惫不堪,没有发出雷霆一击,反而让高句丽士兵觉大隋百万士卒也不过如此,所以我觉得咱们需要的地利就是雷霆一击” “贤弟说得在理,前隋百万大军,是他的优势,也成了他的劣势,人数众多,反而不利于指挥,后勤补也得不到保障。所以失败也是在所难免。” 李世民对这些更是了如指掌,因为高句丽早就在李世民的名单里,所以高句丽的一切,李世民都研究得非常透彻。 “不错,人在精不在多,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那么关于雷霆一击,贤弟有何妙计?” 既然问题分析出来了,李世民就急于想要求解。 “陛下,其实这个问题,李泰早就解决了” “青雀?” “陛下可还记得,李泰研制的火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