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古以来农书少之又少,就像他也只知道个《齐民要术》,但是内容却没有读过,更不用说民间,读过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数千年历史,嘴上喊着为民的不知凡几,但真真正正切实去做事的却没几个。 李世民心中隐隐有所悟,国之根本在民,富民之法在农事。 此后施政中心还是得放在粮食种植上。 ... 【由于现代化肥的生产科技成本极高,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很难制造出来】 【所以我推荐前期只做两方面的内容】 【制作土化肥和农作物轮种】 【制作土化肥推荐几种简单制法】 【第一土氨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取新鲜牛粪50千克,黄豆粉50克,熟石膏粉末5千克】 【将其按照这个比例均匀混合后,用土窑密封3天即可,施肥时兑3倍重量的水,浇在作物根部】 “第二土硫肥,防治作物的病虫害” “取人尿50千克,熟石膏5千克,水25千克,按比例均匀混合” “土窑密封10天,用时兑2倍重量水,喷洒作物表面” 李世民直接接过了纸笔,亲自动手,边念边写,顺便简化了文字,这样能记得更快。 ... 随着视频的播放,李世民心中愈发欣喜,这也太详细了。 促进生长的、防治病虫害的、增强作物抗寒抗冻等的。 不仅肥料的作用、制作方法、兑水比例,甚至是施肥注意事项都说得明明白白。 而且所需的材料都是现成的,极其便宜的,不会对百姓产生负担。 人才啊! 李世民一时浮想联翩,思索着要不让这个人赶紧穿越吧,这样的人才再来十个八个,大唐国力将强盛到何种境地简直难以想象! 好吧,十个八个是有些贪心了...那来三五个不过分吧。 李世民目光深邃。 父皇且看,大唐盛世不远矣。 ... 汉末,南郡。 众人皆是奋笔疾书。 这个时代,关于农业的书籍更是闻所未闻,所有的种植都是靠经验。 但战乱导致流离失所,很多种植经验更是没有传承直接就断了。 汉时水稻亩产平均3石左右,也就是后世的360斤左右。 最好的良田也就是10石左右。 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是少之又少、弥足珍贵的。 且这个年代读书当官的不把种田的当人看,单单是门户之见和知识的传播就是很大的问题。 能把一郡治理好的都算难得一遇的王佐之才了。 此术能惠及万民,福泽千秋,那是要立功德碑的! 天幕语速有些快,好在后世的后生听得也认真,足足听了两遍,又看了好一会其他人的讨论,也因此众人得以完整地抄完。 众人抬头,都看到了对方脸上的凝重。 刘备起身,郑重其事地朝天幕拜了三拜。 其他众人也跟着行礼。 有此治农之术,就算是作物产量仅提升一成,那也是活人无数,彪炳千秋的大功绩。 刘备有些泪目,万民总算是有条活路了。 ... 元狩年间,刘彻拿到抄写出来的治农之术,哈哈大笑。 真是天佑我大汉! 这次不仅要灭了匈奴,欧洲、非洲、中亚也要纳入版图中。 刘彻已不再是那个目光局限于一域的刘彻。 此事,需徐徐图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