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留给嘉庆的国库[狗头],你是认真的吗?六下江南、十全武功、修万福楼,国库早空了。除了留下一个和珅,只留下一个空壳子。》 《和珅就是国库啊》 接着就是一大段的争论,基本是两派,一派认为乾隆文治武功都极好,另一派则是认为雍正还不错。 不过朱元璋根本没用心去记,反正迟早是死人,何必劳心? 《雍正新政改革,只做了十三年皇帝,一次江南也没去过,背负了最多的骂名,还是累死的哈哈哈[捂脸]》 《对文官苛刻不被骂才怪》 《清末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经济有太大的影响,导致国力衰退》 ... 天幕屏幕又换了一个场景,看周围环境,是南方的回字形教学楼,时间是晚上。 广播声响起歌声,一个个教室散发着明亮的灯光,学生们黑压压挤在走廊栏杆上。 视频拍摄角度转了一圈,由此可见二三四五楼的走廊栏杆上少年少女嬉嬉闹闹,晚风伴着广播的音乐拂过,夜晚显得嬉闹又平静。 天幕上还介绍了起因经过,无非是语文老师失恋了再广播室里自弹自唱不知道开着麦。 类似的文案,陈立还见过音乐老师失恋的、班主任失恋的、教导主任失恋的、校长失恋的,是推歌的幌子,不过歌是《野草与栀子花》,不惊不喜、娓娓道来,有一种别样的从容与淡定,如小溪般流淌。 ... 贞观年间,长安城,李世民有些感动,从这帮少年郎身上,他看到了盛世的影子,和平的美好。 长安城像这般年纪大的少年郎大多数在干什么呢? 成家立业、种田、参军、在酒楼里打杂、端盘送水、吆喝叫卖、给贵人们跑腿、游荡乡里、偷鸡摸狗、流连是非之地... 西市一品居,偶然一瞥天幕的二柱抹了抹汗水和眼角的泪痕,深吸了几口气口气,咧起嘴角笑着喊道:“来啦来啦!这就来!” “快,给二楼的贾爷送去,手脚麻利点。” “好嘞!” ... 【枯萎的野草怎配得上栀子花】 【在冬夜的我留不住你的初夏】 【你转身离开我成了曾经的路人甲】 【祝你以后过得比我好啊】 【枯萎的野草怎配得上栀子花】 【不够好的我给不起你要的家】 【流过的眼神成了回忆里的一道疤】 【以后再没有人来帮我擦】 《她的声音有一种破碎感[哭]》 《事实上栀子花的花期是5-6月,此时也正是野草疯狂生长的时候,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纯白无垢,傲立枝头;一个极不起眼,扎根泥土中。》 《正如:我是檐上三寸雪,你是人间惊鸿客》 《任何歌曲,通过广播播出都会更好听》 《因为有青春年少的校园滤镜》 ... 汉末南郡。 刘备等人看着后世,纵然不是第一次见,但众人都目不转睛。 这就是后世的私塾啊。 或者说学校? 中学?还是大学? 天幕中教室灯火通明,学生们穿着统一,手里拿着发光的物品有节奏的左右摇晃,看起来很沉醉于当下。 诸葛亮将这一幕深深印在心中,这将是他未来奋斗的动力,再造若此盛世大汉。 ... 洪武年间,当朱元璋看着天幕的后生顺着蓝色的小字点进去的时候就知道这次天幕快结束了。 果然不出其所料,之后就是流连在音乐声中,最后天幕缓缓熄灭,沉寂。 朱元璋召集重臣,就此次记录内容做整理。 ... 贞观、建安、元狩、秦王政等各个时空皆是如此。 李世民望了眼天幕,心中充满了斗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