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回 大旱-《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天启四年六月三日,傍晚。
    大长山岛西北部,名叫鸳鸯港的港口。
    杨承应自倭国的平户藩出发,路过对马藩、李朝的釜山、安州,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抵达鸳鸯港。
    他这次收获比预想中的要庞大得多。
    除了水师的战船,所有跟着一起来的商船,满载了各种货物,转手就是暴利。
    另外,杨承应自己租的几十条船都装满了粮食和银子。
    这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事。
    等待他的却是一件件头疼的大事。
    “是这里的庄稼都这样,还是所有地方都这样!”
    杨承应举目远眺,满眼都是一片枯黄。
    这枯黄是庄稼经历过大旱之后,緑青色变成的。
    刘伯漒叹了口气,说道:“都是这样,整个辽东和辽西都遭遇大旱。滦州一带有大地震,不少百姓遭了大难,百姓不敢睡觉,没房子住的只能露宿野外。”
    “这么严重!”杨承应一下子紧张起来,“粮价如何?”
    “更麻烦的事正是这件。”
    刘伯漒摊手道,“起初粮价突然起来,范先生、耿将军和尚将军都按照您说的,开仓放粮,压制粮价。”
    “没压制住?”
    看刘伯漒的脸色,杨承应已经猜到一二。
    刘伯漒点点头:“价格反而更高了。范先生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和三方协调,暂时不再开仓放粮。”
    “这样做是对的。”杨承应点头认可。
    “但是,有一些百姓却说,自己家中没米,恳求官府开仓。”
    “这样啊。”
    杨承应只稍微一想,就知道这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如果真的是家中没米,百姓只会要求开粥棚,谁会要求开仓放粮。
    放粮是要花钱的,以现在的粮价,哪个百姓能买得起。
    “大帅,此事迫在眉睫。”
    刘伯漒有些无奈,“粮价一日一变,不少百姓把家中存粮都拿出来,卖了换钱。”
    “这帮刁民,分明是知道大帅不会饿死他们,所以故意这么做。”吴三桂骂道。
    杨承应抬手制止他继续说下去。
    百姓赚钱的手段比较少,好不容易赶到一个粮食高价的时候,自然愿意卖粮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