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桌下交易-《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3/3)页
而这个时候,英吉利人找上门,愿以重金买下虎门一带土地,仿澳门例,与大明通商,我与林总兵奉命与其接洽,英吉利人答应,给银十万两。”
郑福松听了,又觉得难堪,郑家是受国恩的,在捐饷之上扭扭捏捏,锱铢必较,反而是眼前这个李肇基,在南园宴会上,一人捐了两千两,为国之心,人尽皆知。
郑鸿逵微笑说道:“可是我们怎么听说,并非是英吉利人主动上门,而是李先生你居中联络的?”
“是又如何,国事艰难,我辈有责,只可惜李某既非豪富之人,也无职无权,便是想毁家纾难,也不能解总督之忧呀。”李肇基坦然说道。
郑鸿逵又说:“可我们也听说,李先生与英吉利人有旧仇啊。”
“与国家利益相比,私人恩怨算的了什么呢?”李肇基倒是一副为公为民的模样。
游舫之上,一时安静,可以听到缓缓划过水面的声音,过了好久,施罗宝用外语说了几句什么,费雷拉翻译说道:“施罗宝阁下说,英吉利人很狡诈的,他们为了通商,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答应给十万两也只是答应,以其财力,定然拿不出。”
李肇基摆摆手:“这一点,我们早就知道,之所以拖延这么些时日,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这怎么解决,他们可是英吉利人?”众人都是狐疑。
大明沿海与洋人做买卖有百年历史了,对佛朗机人这类熟脸来说,借贷筹资是有门路的,可英吉利人完全就是生面孔,便是找人借钱也没底去。
李肇基说:“英吉利的商务代表已经去了大员和长崎,找红毛夷借贷,十万两,对红毛夷来说,算不上什么。”
听到红毛夷三个字,郑鸿逵立刻脸色阴沉下来了,当即说道:“如此说来,与英吉利通商之事未成。李先生,若施罗宝先生能为朝廷提供十万两捐饷,那总督大人是否能中断与英吉利红毛通商的计划!”
施罗宝耳边听着费雷拉的翻译,眼见郑鸿逵已经帮忙说和,连连点头,面带欣喜,但听闻郑鸿逵说,自己要为朝廷提供十万两,立刻叫嚷起来。
“施罗宝阁下说,他没有那么多钱。”
“我们借给你!”郑鸿逵毫不客气的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