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定计拥立-《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2/3)页

    现在大明到了这个地步,团结,比什么都要重要。”

    沈犹龙满意点头,更是对吴襄嘴里的那位同僚感兴趣了,只不过他也并未直接问,而是坐在一边,坐看赵文及与吴襄一问一答。

    赵文及立刻说道:“吴家父子不愧是我大明擎天柱,如此识大体顾大局,真是我大明的福分。但您找我家东翁,不会只是让东翁当这个首辅的吧,下一步怎么做,您与那位大人,可是定了章程了?

    现在粤军已经抵达觉华岛,加上藩军,一万多精锐悉听沈大人吩咐,您与那位大人,可是要让沈大人出兵拥立?”

    吴襄呵呵一笑:“拥立在于声势和正统,出兵倒是不算什么。若是操作得当,几千兵,万把人就能搞定。到时候,我辽镇一力承担就是了。”

    沈犹龙和赵文及脸色都是为之一变,若拥立之兵,全出自辽镇,日后的朝堂,辽镇必将跋扈,吴家父子把持朝堂,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说不定,若是如此,这次拥立,沈犹龙不仅不支持,而且会大力反对,哪怕是把朝堂交给阉党,那也是文臣治国,若是交由吴家父子操办,那就是武勋乱政,断然不可。

    “福王在你们手中,你们有大义名分。辽镇是天下精兵,你们也就不缺兵了,还来找老夫作甚,难道老夫要做个船工,只管把你们送去江南吗?”沈犹龙淡淡说道。

    吴襄连连摆手:“沈大人误会了,你以为,我们拥立福王,是我吴家父子要当第二个曹孟德吗?”

    “你.......。”沈犹龙不想把话挑明了,就是不想撕破脸,谁曾想,吴襄自己把这话说出来了。

    吴襄见眼前二人脸色变化,说道:“两位也不用这样,我吴家父子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心思,自然也就不怕别人议论。”

    接下来,他又说:“确实,这次出兵拥立福王,我们辽镇一手经办,不用其他人出兵了,但我们只是出兵,并不出人。”

    “什么意思?”沈犹龙和赵文及皆是问道。

    吴襄呵呵一笑:“我辽镇根基全都在关宁之地,派兵南下,也就拣选精锐偏师而已,主力仍要镇守关宁。此次拥立,我辽镇只求两样,一,给我吴家世袭爵位,最好是公爵。二,将来朝廷要从海上为我辽镇补给粮饷,不可中断。”

    “吴大人的意思是,不弃关宁?”沈犹龙几乎是惊呼出声。

    “根基之地,如何能弃,辽镇兵马五万多,家眷有二十多万,本地还有不少其余百姓,就算弃,又岂是轻易能抛弃的?难不成这南风季节,沈大人有把握把我辽镇几十万人运到江南去?”吴襄笑着问。

    这是吴襄一早就和李肇基商议好的话术,不论是沈犹龙,还是江南士大夫,想要让他们支持吴家,吴家就一定要表现出低姿态来,想要让人不把吴家父子与曹孟德联系起来,就一个办法,不弃关宁。

    只要辽镇兵民都在关宁,吴家父子就没法去江南去当那个曹孟德,而想要当曹孟德,这几十万人都要运到江南去,但海上运力在江南士大夫掌握之中,而制海权属于李肇基,李肇基又听沈犹龙的,如此一个链条下来,沈犹龙和赵文及也就明白,吴襄为什么找上门来,请沈犹龙出面当首辅了。

    吴襄又说:“其实对于我和那位同僚来说,福王和潞王没有区别,关键是大明要团结,为什么拥立福王,就是因为马士英和卢九德拥立福王,这二人一个是庐凤总督,节制江北诸镇,一个是勤王军监军。他们肯定联合了江北诸镇,若我们拥立潞王,辽兵进了江南,或许就要与诸镇打内战了,岂不是亲者痛仇者快马?”

    二人皆是点头,而吴襄又说:“若是沈大人出面,说服了江北诸镇同心协力,那拥立潞王也无妨,这样军队和江南士绅都团结起来了。大明就恢复有望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