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满清的改革 上-《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2/3)页

    显然,会有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也有人想继续效忠于大明,而这部分哪怕不裁军,也会在明年,也就是弘光元年的时候离开东方旅。

    李肇基不希望他们回到卫所继续被世袭军官们欺压,实际上,很多人也回不去了,陈平就曾派人到东方旅之中招募一些人,但很显然,陈平已经不是沈犹龙的嫡系了,出于为同袍兄弟找一条更好出路,李肇基也更愿意选择郑森。

    陆军改革还处于构想之中,虽然规模会缩小,但是军官们的利益不会减少,甚至还会扩张,整个淡水,整个东方商社都知道北征赚了大钱,崇祯十七年,对于大明来说是甲申国难之年,但对于东方商社来说,却是丰收之年,崛起之年。

    这个新年注定热闹而隆重。

    但在大陆上,各方的反应就沉闷了很多。哪怕是大顺,虽然拥有了中原,占领了京城,但只要山海关没有夺回来,心口就永远顶着一把锋锐的刀子。而在遥远的辽东,盛京城里,也是萧条、悲伤的景象。

    辽东战役中,东方旅轰碎了盛京的南城墙,并且拥烧熔弹点燃了很多的建筑,让这座满清都城充斥了一些破败的模样,更可悲的是,无论是入关还是东方旅扫掠,都给满清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城内很多人家戴孝服丧,街头巷尾,到处都是各族各旗的难民,还有新掳来的包衣,凄惨的忍受着冰冷的寒气。

    睿亲王府的小片宅院被烧成了白地,但这还算好的,豫亲王多铎的府邸只剩下了院墙。当然,这些都是皇太后布木布泰的手笔,只不过烂账都算在了李肇基的身上。

    多铎住进了睿亲王府,而在此次战争中立下大功的阿济格也获封了亲王,而与之相对的济尔哈朗等人,则在对东方旅作战之中受挫,多尔衮的权柄和威望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只不过,多尔衮没有落井下石,安排人取代济尔哈朗,然后独揽朝政。

    原因很简单,他无人可用,多铎也屡屡受挫,功过相抵。阿济格虽然晋封亲王,但野心勃勃,并不服从多尔衮。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多尔衮需要争取更多的支持。

    因为东方旅扫掠两白旗的驻屯地,大量人口被掳走,村庄城市付之一炬,牲口宰杀一空,辽南几无人烟。

    多尔衮需要从关内掳来的丁口里抽调足够多弥补两白旗的损失,虽然这次所获巨大,但各旗损失也大,依旧是狼多肉少的局面,多尔衮需要济尔哈朗的支持。

    而济尔哈朗等各方政治势力也借坡下驴,最后,济尔哈朗只是罚俸,阿巴泰降了爵位,但博洛和岳乐两个人却都成了贝子,实际都没有伤筋动骨。

    冰冷的北风如刀子一样切割着街道上人的脸颊,积雪厚厚的,睿亲王府门前相继来了两辆马车,马车并不显示爵位和身份,下来的人也是匆匆进入,显然也不想让太多的人注意到。

    房子里烧了火夹墙,还点了炭火,进入的人立刻感受到了一股子热气,汗水在额头显现。

    “哈哈,多尔衮,你怪会享受的,好热啊。”阿巴泰的大嗓门喊道。

    多尔衮说道:“我倒是没什么,多铎在关内害了病,来往奔波,身体不好,不好再让他受凉。”

    “多铎,好些了吗?我府里有个朝,鲜来的大夫,下午就让他来给你看看。”济尔哈朗也凑上来说道。

    多尔衮指着围着火盆的几个座位,说道:“都坐吧,坐吧,这里没有外人,今天叫你们来,就是为了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大家松快点,也不用太留面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