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满清的内部-《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2/3)页
苏克萨哈问:“睿亲王,那济州岛上的辽兵?”
多尔衮说:“虽说那济州距离朝,鲜也不远,但到底也需要渡海,吴三桂若有法子能避开东方商社的水师,顺道解救回来也不算什么,可若没这么办法,那只能是爱莫能助了。
只是可惜的两万多辽兵,都是能打的好兵,不能为我大清所用。”
“好,那我回去准备出兵的事。”济尔哈朗说道。
多尔衮抬手说道:“何必这么忙,至少也要等过年之后再出兵呀。”
接下来,多尔衮又与这些归属于不同政治势力的人讨论了其他的事务,主要是内部的争权夺势。
多尔衮在关内的战斗之中打压了豪格,让其没有得到任何施展的机会,而豪格返回盛京之后,大规模串联,散步多尔衮的不利消息,声言要问罪其出战不利。
但很显然,响应的人不多,出战关内的没有打出名堂,但留守辽东的更惨,被李肇基连续打了几个大败仗,折损的还都是真满洲。
若不是多铎在盛京战役之中没有留下东方旅主力,让其浑河渡口一战后逃脱,济尔哈朗也要被问罪了。
可以说是多尔衮和留守辽东的政治势力达成了互不问罪,互不针对的默契,才有了今日的会议。
对于豪格的做派,济尔哈朗和索尼等人也不满意,但几个人还是认为,还是不要轻易问罪的好,但他们也答应,如果豪格不知好歹,闹出乱子来,他们也不会阻止多尔衮收拾他。
而与之对等的是,济尔哈朗代表的中立派和索尼代表的两黄旗也担心阿济格的做大。
在关内战场发挥最好的,毫无疑问是已经成为英亲王的阿济格,但阿济格显然缺乏政治头脑,一个亲王爵位不能满足他,他想取代济尔哈朗,成为辅政王。
而此时,他正在山海关负责对大顺的军事,才没有让其在盛京掀起政治,风波来。
“我得到一个消息,但也只是听说。豪格和阿济格这段时间走的很近。”一直没有说话的鳌拜忽然来了一句。
多铎冷冷说道:“鳌拜,你想离间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还是拿出确凿证据来吧。”
鳌拜却没有畏惧,反而问:“豫亲王,微臣是不是可以据此认为,您授权微臣调查豪格与阿济格。”
“胡说八道!”多铎怒道。
一直以来,阿济格都对多尔衮缺乏基本的服从,这是两白旗的隐患之一,正是因为三兄弟不能齐心,多尔衮才落的现在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局面。
多铎也一直认为阿济格野心太大,而且不识大体。但他依旧坚定的把阿济格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因此在鳌拜说出不利他的话时,多铎选择了反唇相讥。
只不过,多铎心里也清楚,多尔衮和自己不同,平日里,阿济格的不敬,他还能忍受,但多尔衮不能接受阿济格的背叛。
与济尔哈朗的中立和两黄旗的退避锋芒不同,从皇太极死后的权力传承,到现在,豪格都是那个最为反对多尔衮的人,而且是从来不加以掩饰。如果阿济格为了自己的权柄,与豪格合作,那会被多尔衮视为背叛,结果就会非常惨。
多尔衮说:“你不用担心,在年后济尔哈朗出兵前,多铎会去山海关把阿济格换回来的,到时候,如果他和豪格真的有勾连,我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你们要清楚,现在的大清虽然是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时候,但也处于萨尔浒之战后最为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团结最为重要。任何妨害大清团结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