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接管郑氏海商集团 下-《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2/3)页

    这艘船要购买了行水令旗,且拥有贸易经验,才会成为首选。显然最好的船就是王商和官商的船。

    有些实力比较强,或者合作时间比较长的散商,也可以从郑家借到贷款,甚至可以一跃成为官商。

    显然,当时大明所有参与对外贸易的人,都或多或少与郑家打交道,他们或者是郑氏海商集团的一员,或者受其影响。这便是郑芝龙被称之为闽海王的原因所在。

    也就是为什么郑彩会把手里的账本开出六十万两的价码,李肇基认为其价值百万两的原因。

    账本上的所有人,不论特权商人还是散商,都欠郑家的钱,只要这些人还想投身于利润巨大的海洋贸易之中,就要把这笔本金交给郑氏海商集团的继承者,也就是李肇基的东方商社。

    李肇基是通过何斌等人了解到了郑氏海商集团的这些贸易机制,并且深深的佩服郑芝龙这个家伙在赚钱上的优秀天赋。他完全就是在做无本的买卖,然后赚取了最极致的利润。

    行水令旗就是坐地收税,而出资贩洋更是一种创造性的办法。

    无论是特权商人还是那些有资格向郑家借贷的散商,其并非完全只和郑家合作,就以温百陵为例,他与郑家的买卖只是占据了家族贸易的一部分,其只负责在浙江为郑家收购生丝和生丝制品,而这些也只是其丝织品贸易的一部分。

    可以说,这些人都是有雄厚资本的商人。与资本微薄,被迫借贷的散商相比,这些特权商人借款是强制性的,是郑家分享贸易利润的一种方式。相比入股这类需要共同承担风险的办法,借款毫无任何风险,不论商人贸易成功与否,都需要归还本息,而这些商人资本雄厚,哪怕贸易失败,也有充足的资本还钱。

    郑家什么都不用承担,仅仅保持自己的存在,就可以赚取高额的利润。

    更何况,郑家本身有自己的两洋船队,自负盈亏的进行贸易。

    李肇基只要拥有郑家的账本,就可以接管整个郑家贸易网络,在成为中国海面霸主的同时,享受贸易的带来的高额利润。

    当然,李肇基未必需要去买那些账本,与郑家合作的特权商人和散商,已经纷纷找上门来,希望继续原来的合作模式。当然,不乏有人会选择隐藏,这些人才真的需要账本,按图索骥去算账。

    待温百陵入座之后,何斌说道:“去年,经历了一场变乱,东西两洋的贸易都受了影响,各家都有损失。但现在东方商社接管了一切,我奉大掌柜之命前来与诸位接洽,重塑贸易秩序。”

    说到这里,何斌笑道:“今日莅临的一共有七十八位,明日后天,还有三十多人到。如此,南直隶、浙江和福建三省的商人就算聚齐了。我们知道,不少人手里攥着郑家的钱没还,也知道我们商社没有郑家的底账单,所以有人不老实,匿藏起来,装作若无其事,装作没有得到消息,不想来松江聚会。

    也有人以为自己受了大明权贵的庇护,想着不用理会我们东方商社,还可以耀武扬威。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前者一个也跑不脱,五年之内不许再参加海上贸易,但有遇到,一概以海贼论处。后者,便是我东方商社的敌人,无论他背后站着谁,都别想从海上捞到一两银子。

    为了证明商社的诚意,在这里展示点东西,大家看了,莫要惊慌呀。”

    说着,何斌拍了拍手掌,紧接着两个人像是抬担架一样抬上来了几个箱子,上面全部用黑布裹着,一排六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