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达不成的协议-《明末之七海为王》
第(2/3)页
为了维护利益,大顺选择与东方商社进行更直接而精准的合作。那就是大顺以官方的名义,直接向东方商社采购物资。
双方约定价格、数量和交货日期,货物包括了粮食、棉布、铁和铁制品、瓷器等北方所需要的商品。大顺方面得到之后,再交给户部等部门进行分发、发售或者赈济。
面对大顺巨额的订货,东方商社也无法全部垫资采购,大顺方面也希望尽可能的降低成本,减少支出。
因此大顺出资贩洋成为了合作模式,即大顺贷款给东方商社,由东方商社为大顺采购货物,大顺把月利减少到了百分之一,而东方商社则要与大顺约定好价格。
当然,因为数额巨大,因此这项协议并未完全达成,大顺侯爵张鼐的代表团此时还在淡水与刘明德进行一轮又一轮的会谈,但大家是一边会谈一边合作,第一笔一百万两银子已经到了淡水,而这笔银子在南洋、日本等地订购的大米,琉球等地订购的鱼干等货物也已经起航,不日会抵达旅顺。
虽然协议没有达成,但并不妨碍李肇基用这份协议骗一骗莫德尔。
李肇基明白无误的告诉莫德尔,大顺对外贸易最有利润的买卖,东方商社已经吃下了。你们就算与大顺进行完全自由的贸易,也无法获得想要的利润。
很显然,无论是李肇基对满清的坚决态度,还是东方商社与大顺之间的贸易合作,都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没有掌握到的情况,这意味着莫德尔此行当真不会达成协议,只能如他所说,双方友好的交流一下意见而已。
“好吧,您所提供的讯息,我已经记录下了,这会为总督大人判断与贵公司的关系很有帮助。”莫德尔收起了笔记本,认真说道。
李肇基说:“很好,我们之间的友谊不仅建立在相互尊重,还要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
莫德尔先生,要一起用晚餐吗?如果需要,我安排厨子。”
莫德尔说:“不需要阁下.......。”忽然他意识到自己的中文老师,那个巴达维亚华人告诉的一些中国传统。如此询问晚餐的安排,就是送客的意思了。莫德尔立刻说:“不,阁下,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与您商谈。”
“请说。”李肇基微笑说道。
莫德尔想了想,说道:“您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已经变成了您的朋友,马特索尔科。但前任总督范迪门依旧在巴达维亚尚未离开,他的滞留有他本人的因素,也有内部的权力斗争,更是来自本土十七位绅士的指示。
而总督大人却希望东印,度群岛委员会里只有一个声音。而解决这个麻烦的唯一办法就是发起对西班牙人的战争,公司准备在明年进攻马尼拉的西班牙人。”
通过巴达维亚的华人,李肇基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内部权力斗争有一定的了解。
范迪门留下的原因很复杂,本土的十七位股东希望他的留下能督促马特索尔科处理好东印,度群岛的事务,因为马特索尔科不是另外一个总督,而是另外一种总督。
从科恩开始,一直到范迪门,几十年来,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主旋律是扩张,而不只是进行贸易。
敌人既包括了南洋的大大小小苏丹国,也包括了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吉利这类欧洲来的竞争者。
马特索尔科认为,公司的扩张应该告一段落了,应该改变战略,进行贸易主旋律的时代。而去年给本土送去的利润和商品似乎证明了这一点,但战略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
因此范迪门留在了巴达维亚,范迪门不再负责贸易事务,而是负责对西班牙人的战争。
马特索科尔要把扩张战略变成贸易战略,显然军队会裁撤,不论陆军还是海军都是如此。这引发了巴达维亚的权力斗争,范迪门时代的一些人不希望裁撤军队,因此他们也不希望范迪门离开。
正如莫德尔所说,唯一的办法就是发起对西班牙人的战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