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顾氏心思-《种田经商,开间香铺红红火火》


    第(2/3)页

    “长青观?咱们城南县的长青观?”

    “是的,今天张夫人就去了长青观,回来就说要送婉儿小姐去修行的事。”

    原来如此,我说呢,她们怎么一直待在城南县不走,原来是为了去长青观修行啊!想到这里,顾朱氏如何坐得住,匆匆忙忙赶去前院找自家老爷。

    “老爷、老爷,你知道吗?张夫人要送她女儿去长青观修行呢。”

    “有这事?好端端的,怎么要送去修行?”

    “哎呀,她们哪里是去修行,她们是去找陶道媪了。”

    “陶道媪?找她干吗?”

    “我的天啊!”顾朱氏对自家男人绝望了,只得直言:“陶道媪在长青观有一个修行讲堂,专门招收达官贵人家的女儿,张婉儿准是去跟她修行和学习了。”

    “那又如何?”

    不得不说,顾邑令对于信息的敏感性,以及政治上的敏锐性实在是太落后,还不如顾周氏一个妇人,怪不得一直是个七品小官。

    “那长青观的陶道媪是宫里出来的,什么琴棋书画、宫廷礼仪、庶务管理无一不精通,咱们女儿要是也能跟随她学习,以后准能说上一门好亲事。”

    至此,顾邑令总算明白顾朱氏的想法了,不禁叹气道:“夫人,你想得未免太美好,我们这样的人家,岂是能和宫里的人攀上关系的!”

    “老爷何不求求同知大人,毕竟咱们不是才替同知大人办成一件大事吗,那个番薯什么的,兴许他能同意把咱们韫秀带上呢?”

    “不可能,你也说了,那陶道媪招收的是达官贵人,咱们小门小户的,别人如何看得上眼。”

    在顾邑令看来,自己的女儿平庸无奇、志大才疏,偏偏又性情高傲、轻世傲物,是绝对无法胜任大家族大妇的。

    既然如此,何苦要她去挤那千军万马的独木桥,倒不如找个门当户对的,平平安安过一生足矣。

    况且,为女儿家的事情去求同知大人实在得不偿失,人情应该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面,比如说自己的仕途或者儿子顾远知的前途上。

    听到顾邑令不肯替女儿求情,顾朱氏忍不住开始口不择言:“老爷,你总是不把韫秀放在心上,咱们就这么一个女儿,难道还不能为她谋一个好去处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