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中毒已深,没救了-《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1/3)页

    第21章  中毒已深,没救了

    张一凡只好安慰她们道:“其实不用这么杞人忧天!大部分微生物都对人体无害,甚至还是有益的。比如发酵的过程,就是有益的微生物在起作用。另外,我们人体也有自己的一套防御机制……”

    他在讲着,不管信不信,在场的人,都在认真听着,谁也没有说话。

    实在是张一凡讲得这些话,根本就不容易听懂。说他瞎编吧,好像又有道理。但是仔细去想呢,想得迷糊。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高深莫测!

    “比如说,我们的鼻毛,就是有效阻挡空气中的尘埃和不好的东西进入人体。如果积累过多,人体还会通过打喷嚏的方式排出去……”

    听到这个例子,顿时,所有人都有点傻眼。在他们看来,鼻毛真得是不雅观,恨不得没有,结果竟然还有这样的作用?

    这种说法,他们是第一次听到。

    “还有,就算有害的微生物进入我们的人体,我们人体会有白细胞之类的防御措施。你们可以想象成保护我们人体的军队,和入侵的微生物进行战斗。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发烧……”

    这又是他们闻所未闻的事情了,听得多了之后,持怀疑态度的朱棣,忍不住便质疑道:“按照你这个说法,这发烧对我们人还是好事了?”

    这样的结论,有点颠覆他们的世界观了。对他们来说,发烧就是生病,这还能是好事?

    听到他的问题,不少人在点头,显然他们也有这个疑惑。

    张一凡听了,当即转头看着朱棣,微笑着说道:“有些坏东西就不耐高温,人体发烧,就是有炎症,白细胞在战斗。但是,我们人体各个器官能忍受一定范围的高温,如果超出这个忍受范围,发烧就会对人体也产生危害。”

    白酒在古代味道不好,而且喝一点就醉,不为人所喜欢。也就是穷人,喝不起黄酒,就只好喝点白酒解馋。

    不过古代的时候,一般的酒,或者说有钱人喝得酒,都是黄酒。

    张一凡听了,看着他回答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光学显微镜就能看到一部分微生物。不过这个东西,不容易做出来,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