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就目前来说,这个空印案和张一凡的关系不大,因此,他听了也就听了,并没有多关心,毕竟,殿试的日子马上就到了。不管怎么样,他也总要好好准备的,要不然,朱棣会阉了他! 他一个外人,也不适合住燕王府,但是,朱五他们,还是陪着他的。 还有,那个梅殷,是宋濂的学生,他也是见过的,很是喜欢这个梅殷。不管是风度气质上,还是文学水平上,符合朱元璋对于才子的预期! “各地衙门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时用了事先盖了官印的空册,陛下闻报勃然大怒,已经下旨彻查,缉拿各地主印官和副手进京。据说主印官斩,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 要是不知道就算了,既然听到了,不管怎么样,总是要过去问问情况的。 李家的核心成员,不得不又聚集起来商议对策。 只听当事人李琪在抱怨道:“本来好好的,要胜过那个该死的小子很容易,结果倒好,被那胡惟庸搞的,这个梅殷也来掺一脚,这可怎么办?” 因为按照说法,空印这种做法,从元朝开始就已经有了,并且约定成俗地就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说,洪武朝也一直是这么一个做法。 一直以来,到时候殿试出什么题目,他并没有公布。 有关这个事情,他已经暗中核实,确实不存在其他人写出这篇文章的可能。 …………………… 直呼其名,那是一点尊敬的意思都不给了。 本来的话,他是要偏向李家这边,终归是要把他女儿嫁给那个李琪的。可是,先是那个柳家村的小子,竟然写出了一篇他急需的好文章,无形中帮了他一个大忙。 这就是朱元璋思想的转变。 这个有关,并不是说贪腐毁掉大明王朝,而是为了震慑胡惟庸,或者说,是在于宣示皇帝权力。要不然,只是贪腐的话,那个郑士利都解释清楚了,至于还要歇斯底里,以至于后世有的人认为朱元璋是个疯子么? 空印案,杀得其实都是地方官。而这些地方官到京师,都会拜胡惟庸这个宰相的码头。肯定是这样的事情到了一定程度,超出了朱元璋的忍耐力,他才会借着空印案收拾一波。 因为他心中很清楚,他儿子的才华到底是什么水平。胜过那个连字都写得比鸡爪子一样难看的乡下小子,那是绰绰有余,可是,那梅殷却从小有神童之名,不少大儒都称赞的。 这一天,张一凡正在捣鼓羽毛笔,总算是做了三支合适的,燕王府那边通报消息的人就到了。 这让胡惟庸的侄女婿李佑听了,略微有点尴尬。不过他也能理解堂哥的心情,确实是胡惟庸坏了事! 李善长这边,听到儿子的抱怨,他的脸色也是阴沉的。 于是,他便带着朱五两人出了门,敲响了隔壁的房门。 “呯呯呯……” 敲门声,让里面的动静顿时一静,随后一个人喊着“谁啊?”,拉开了房门。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