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实话,朱元璋听到这话,其实是不高兴的。 也可能是因为这个缘故,蓝玉还在熬着前面的那些名将给他让出一个独自领兵打仗的位置,结果没想到,他还没等到呢,他的后辈就要独自领军打仗了,这岂不是让他不上不下,又不知道要苦苦等机会到什么时候? 所以,蓝玉上这个奏章,并不是只是酒喝多了,而是真得有一肚子怨气憋着的。 虽然旨意还没正式下来,调拨给他的水师,也还在赶来京师的途中,但是朱棣已经一门心思在准备打倭寇了。 结果,他刚出了殿门,还没转去后宫呢,就遇到了朱棣。 朱棣也没有爽约,快到饭点的时候赶到了。只是任何人都能看出,他似乎不高兴。 张一凡看到朱元璋的表情,便知道他什么情况,当即接过话题,直接对上胡惟庸道:“那宰相的意思,倭寇之祸害,我们天朝还要仰倭国之鼻息了?至于礼节,要我说的话,杀我大明使者,又遣倭寇侵我大明沿海,此乃仇敌,不灭他们已是陛下慈悲,竟然还要委曲求全?莫非这宰相非大明之宰相,而为倭国之宰相?” 好在蓝玉和那个叶伯巨又不一样,他是个有背景的。 蓝玉是常遇春老婆的弟弟,以前就在常遇春军中效命,并且作战也勇敢,还肯动脑子。为此,常遇春经常在朱元璋面前提起,也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胡惟庸一听,顿时勃然变色。这么大一顶帽子扣过去,他是无论如何不能接的。 不过想这些也无济于事,此时的胡惟庸,借着这个机会,从袖子中取出早已带着的那份奏章,向朱元璋奏道:“陛下所言极是,军国大事非同儿戏,军中将领听问燕王殿下和驸马要带兵征讨倭寇,颇有不服,现有奏章一份,愿请战对付倭寇!” 可关键问题是,蓝玉压根没有看到朱元璋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一如当初的叶伯巨,自以为分析地正确,对藩王的事情侃侃而谈,结果不就关到监狱里去了。 朱棣听了,倒也没多想,答应了一句就走了。 朱棣和张一凡领兵,能不能灭了倭寇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会领兵打仗的能力,这就是他朱元璋的算盘。 胡惟庸说得确实没错,就是他派人出使了两次,倭国那边才派使者过来的。可关键的问题是,倭国使者来了之后,他才知道原来和他打交道的这个算是伪朝,他就不愿意结盟,直接晾在那里了。 张一凡看到那份奏章,听到胡惟庸的话,他心中是在猜测这个军中将领到底是谁? 当然,他第一个肯定想到是蓝玉,但是军中其他将领也未必没有。他还打算问下的,结果没想到朱元璋要打发他走了。 但是,他也不敢催朱元璋说什么时候再议! 朱元璋或许是有点心虚,又或者是怕张一凡再给他找麻烦,便对张一凡说道:“你母后老是夸你,伱过去问候下吧!” 胡惟庸一见,就知道这是留中的意思,所谓的再议,谁知道什么时候再议,就看皇帝是不是还想说这事而已了。 于是,他问了情况之后就要去找他爹。 逼得胡惟庸以辞职来威胁,要是一般人的话,估计会被治罪。但是,张一凡如今是驸马,半个儿子,朱元璋也就斥责一句而已。 张一凡见此,并不劝阻,反而笑呵呵地对朱棣说道:“我和镜静一会还要去东宫,估计会在那边吃午膳,要不你一起来吧?不管怎么样,我和镜静能成,多亏了大嫂和你。一起聚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