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此,在宰相和太师喝问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跟着说话,要求张一凡不要儿戏。 在这军营中,张一凡算是体验了一次,远比他后世在大学时候的军训要艰苦多的军训。 一听他这话,宰相胡惟庸也立刻跟着说道:“对,此事远比比试那事更为严重,非同小可,不可儿戏!” 张一凡听了情况,顿时高兴地说道:“终于到了啊,好啊,我得去见父皇了。” “真得是,没打过仗的年轻人,以为打仗很容易,这是不自量力啊!” 驸马都尉肯定是不会世袭的,但是,朱元璋可以赏赐其他爵位,比如世袭指挥使之类的。朱家亲戚中,就有这种的。 京师这边,几天之后,这个事情就被人淡忘了。毕竟作为一场结果已经注定的比试,根本就没有牵挂的必要。 这种事情,哪怕武英殿内不少征战沙场,眉头都不会皱下的武将,那都是怕的。 这种程度的训练,对他们来说很轻松。有关这一点上,张一凡就不得不佩服朱棣了。 听到这话,太师李善长严肃地喝问道:“天瘟疫,非同儿戏,你可敢担保?” 还有武器的训练,队列的训练,往往一个动作就重复无数遍。枯燥不?绝对枯燥!但是,朱棣却能和那五百军士一起,挥汗如雨却没有一丝抱怨,偷懒。 一路上,他发现有不少官员都在往那边赶,看到他的时候,纷纷避开,远远看着张一凡的眼神,都是很费解的那种。 于是,张一凡心中佩服之余,倒也不再劝朱棣了。在军营的这些天,他除了和朱棣谈论鸳鸯阵之外,个人的训练方面,主要是练习他的马术。 如果那位运输大队长能够像朱棣这样认真,下到一线,了解他那百万大军的真实战力,估计就说不出这样的话了。 这么多官员齐聚,显然是非常重视天这个事情的。 早起没问题,毕竟读书年代早起就是常事,随后要体能训练,穿着盔甲,带着兵器什么的,全副武装五公里快走。 要是这些都是新兵,那大家体力差不多,也就没什么。可关键问题是,这五百军士都是天子近卫中挑选出来的,体力绝对是一等一的。 准确地说,是前面一排军士,后面一排军士,中间两辆很大的特制马车。 如此种种,最终京师内外,军队内外,朝堂内外,就形成了一致的看法。 每个人的脸上,都有畏惧之色,也还有不解之意。 世袭爵位的赏赐,那就是非常大的重赏了。不过相对消灭天瘟疫来说,这种重赏也不算过分。 这不,武英殿内文武官员,皆没有异议。 但是,他们没有意见,张一凡本人却有意见的。原因很简单,他不喜欢世袭,在他原本的打算中,也是要找机会和老朱同学讲讲世袭藩王拖垮大明朝的道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