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往死里用-《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胡惟庸听了,心中不由得好笑,便马上回奏道:“确实如陛下所料,兵事无绝对胜负一说,燕王和驸马是存在赢得可能。但是,这种可能太小了,犹如前元残余突然入关投降一般,只存在此等可能性,实际却是不可能。”

    朱元璋听了,感慨地说道:“我本来认为,我已经是高看了这个一凡。结果没想到,事实证明,还是小瞧他了。这个女婿,绝对不能以一般的天才来看待。”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朱元璋便把重点关注到眼前所说得事情上。

    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燕王和驸马的名声,但是实际上,一旦这两个人的积极性被严重打击,那么接下来对于皇亲国戚做事,肯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如果临近比试的时候,停了这个比试,那么对于积极备战的燕王和驸马,绝对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胡惟庸听了,便上前奏道:“陛下,或许是他们为了燕王殿下和驸马的名声考虑,也是为了他们好。”

    这一次,朱标已经等着了,拉着张一凡开始闲聊。总之,聊得一个中心问题是:怎么用钱,怎么保证大明宝钞能用得长长久久?

    “大哥,真要让大明宝钞能用得久的话,是一个非常大的事情,涉及方方面面,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的。”

    要说如今皇亲国戚中,谁最奋发上进,绝对是这燕王和驸马。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却不一定这么做。又不是傻子,就揣摩下皇帝的心意,该违心说燕王和驸马能赢,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让大儿子先和这个女婿多沟通,有什么事情,他再亲自出面,也算是有个缓冲。

    李琪几步就到了他近前,看到他爹在看书,便又兴奋地大声说道:“爹,今日在御前,好些官员想拍皇帝马屁,结果拍到了马脚上,回头就等着看那个柳家村小子的好戏!”

    “什么?”马皇后一听,顿时非常意外。

    对此,张一凡倒也没多想,就和朱镜静过去了。

    胡惟庸的用意如此,朱元璋岂能看不出来。而这,其实也是他想要的。

    顿了顿,他又连忙补充道:“你说是那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子能赢?”

    底下其他臣子一见,便一个个都做好了回答的准备。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过去了一个月左右,离约定的比试时间已经越来越近。

    这个女婿,比试之后就要安排他做事情,可不能整天游手好闲。

    次日,他和他父皇说了情况之后,朱元璋也没有过多的期望,先把这事放下了。

    ………………

    他又不是三岁小孩,要能信就怪了。

    朱元璋听了,不由得摇头道:“这个小子,还以为他会在军营待着呢!”

    胡惟庸听了,想也不想,立刻附和道:“陛下英明!”

    他绝对不愿意皇室的权力越来越大,因此,特意把这几个奏本放在人多商议政事的时候上奏。

    类似张一凡这样太年轻的人才,他已经看中了包括张一凡在内的三个,不过都没打算在他们还这么年轻的时候就重用,再打磨打磨,让他们阅历多一些,处事更老练一些,才能真正用他们。

    他很想把张一凡传进宫,但是又想起他才立下大功,自己给朱标他们也说过,等比试之后再给张一凡安排事情做的,也不好食言。

    但是,皇帝也直白地交代他,说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理解《大明律》是什么,一则可以让百姓知悉而不至于犯法,二则以防贪官污吏愚弄百姓,胡乱解释《大明律》。

    当天晚上,他便对马皇后感慨道:“我们这个女婿,真不能当一般人才看待了!”

    随后,有御史上了奏本,说藩王和驸马浪费钱粮,进行一场结果注定的比试,不如喊停,把钱粮用于赈灾更好。

    朱标转述张一凡的一番话,并不难懂,让朱元璋意识到在大明宝钞的使用方面,存在不少毛病。

    他正看着呢,忽然,他儿子,也就是李琪兴冲冲地跑来见他。

    李善长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吩咐道:“明日你派人去燕王练兵的那处军营去看看情况。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估计是要有皇帝旨意才能进了。”

    听到这话,李琪不由得一愣,什么意思?皇帝派人去守门,然后呢,咋了?

    他一时之间想不明白,最终,便不解地问他爹道:“那又怎么样了?这和比试输赢有什么关系?”

    每天三章,均订涨不上去,改为两章更新,字数只多不少,还是每天日万。谢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