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官老爷-《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方克勤一直陪着张一凡和朱镜静,说着官场的一些经验。秋菊等人回来之后,只是让府衙厨子打下手,她亲自带着大牛、二牛下厨。
方克勤听了一愣,显然想不到张一凡会这么说。以至于他过了好一会之后,才回过神来,连忙点头说道:“当然可以,当然可以!”
这个《到任须知》还流传到了后世,非常地详细,规定了新任官员到地方之后要掌握的方方面面。包括祭神,宣布新官到任,到掌握新地的人、财、物,甚至还要看望当地的孤寡老人等等。
对于这个香山县的信息,京师那边有的,张一凡其实都已经看过。如今听香山人说起,虽然有不少是重复的,但是也是一个核对。因此,他并没有打断,只是听着张三的讲述。
张三听了,马上就回答道:“我们香山县是前宋时候才设立的,如今共有十一个坊都,除了我们仁厚坊之外,还有良字都、龙眼都……”
“朱五,退下!”张一凡见了,又喝退了朱五,然后看着这几个民壮,耐心地说道,“你们不相信也是人之常情,不过我确实是当朝驸马,这位是临安公主,我媳妇。奉了我们父皇旨意,到香山县当县令。回头到了香山县,伱们自然就清楚了。”
之前的时候,因为张一凡的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们虽然口头上承认张一凡是驸马了,但是心底深处,其实未必就信了。
戚祥从头到尾都没说话,听到吩咐之后,便立刻吩咐一个手下,骑马往城里找去了。
番禺县,知县道同是个蒙古人,站在当地人中,就算不穿官服,也是能分辨出来的。
张一凡在吃完午饭之后,他也大概了解了新任官员需要做什么事情,比他想象中的要麻烦。
五个民壮听了,还是一脸怀疑的态度。其中那个疤痕脸疑惑地说道:“可……可你为啥一点都不像官老爷?”
“我是初次做官,你能给我讲讲新到地方做官要注意什么么?”
“草民叫张三,是仁厚坊的。”张三马上回答,然后又主动介绍其他几个人道,“他是我弟,就叫张六。那是王五,赵顺……”
坊都,就是乡,从行政规划来说,香山县所辖,还是很大的,包括了后世的中山和珠海两地都还有多。
张一凡发现,这个大车一出现,这几个民壮就没心思说话了,眼睛就盯着那个车夫。
说完之后,他示意秋菊过去,要了一张五百文的大明宝钞,给他们看了下说道:“我看你们伤得有点重,这个向导钱应该可以让你们雇一辆马车回去。顺便,我也想了解下香山县的情况,你们给我说说。怎么样,这笔买卖做不做?我们双方都能有好处的?”
呵呵,五百文就这么贵?朱元璋同学都印了一百贯一张的出来,那才是真得贵!
不过由此,张一凡也是知道,估计眼前的这些民壮,家里确实很穷,可能都没有拥有过大明宝钞吧?因为大明宝钞最低面额都是一百文,大明朝还要过好几年,才会出十文的小额大明宝钞。
“……”
说着话的时候,他还用手指了下。
然后,方克勤这边,便示意张一凡道:“驸马,公主,这边请!”
张一凡所说得理由,他们压根就不觉得有这个因果关系。
说实在的,他们有些怀疑,这个知府老爷,还有这个驸马都是假的!
可要是假的话,他们这么演戏,是在图什么?
骗钱?骗谁得钱?
骗人?骗哪个人?
懵了,真得懵了!
不知不觉间,就到了知府衙门这边。这里的衙役就多了,一看到方克勤和人过来,便连忙过来见礼。
不过此时此刻,一个当官的拦路证明,并且他们也算是知道,确实是因为驸马、公主的原因,他们才能回家去,而不是那个永嘉侯发善心,这一刻,他们就真得是重新认识了张一凡。
不过,此时的张一凡,并没有管他们,只是看着方克勤,笑着说道:“口头的谢有什么意思?你是广州府知府……”
这是官老爷么?
这真得是官老爷么?
听他们的对话,一个是新任广州府知府,一个是驸马,可是,不管怎么看,不管是驸马还是广州府知府,都是一点不像啊!
“县尊,您这么逼小人们也没用啊!”一个吏员打扮的,给他诉苦道,“县里都没有青壮,哪怕是乡绅们出了钱,也雇不到人干活,没这么快把这些河道修好的啊!”
因此,他们几个人互相对了一眼之后,还是由那个疤痕脸对张一凡说道:“我们都是穷家穷户,要是县老爷回头要回这五百文,我们也是拿不出来的!”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也是看出来了,这个驸马,或者说香山县县令,似乎是个很好说话的人。
但是,因为靠近海边,受海盗、台风等等影响大,加上离广州城远,中间隔着一个番禺县,所以一直以来都是个下等县。
疤痕脸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下,最终还是伸手接过了五百文,有点稀罕地翻看了下,然后递给他的一个同伴说道:“老六,你嘴皮子好,一会你来还价!”
此时,他从方克勤身上证实了这个想法,便哈哈一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们自个去买菜,用下你知府衙门的灶台总可以吧?”
没错,拦路的这个人,还是广州府新任知府方克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