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新政-《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就见张三红着脸,努力鼓起勇气说道:“驸马爷,那如果衙门要征发……征发木匠,或者其他匠人,可以后只有民户的话,该如何征发呢?”

    怎么办?

    就算是不关心政事的朱镜静,也是替张一凡担心。哪怕她帮张一凡,那也是杯水车薪,根本忙不过来的!

    对此,张一凡已经有腹案,笑着安慰说没事,他有法子。

    这两天很忙,张一凡压根就没有睡懒觉的时间。因为这些事情,最好就是在永嘉侯骑军的镇压下进行,才有最大的威慑力。

    听到这话,所有人都露出欢喜之意,这绝对是大好事啊!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说道:“之后本官如果觉得官职设定不合理,也可能会改动。提前说下,你们要有心理准备。接下来,本官要宣布,在香山县实施的新政!”

    返回县城之后的第一天,整天都是抓人抄家。马如海极其党羽,或者说香山县的所谓乡绅,还能过得好的,基本上都和马如海是一党,全部被抓和抄家。

    因此,在布告发出之后,很多人就存着试试看的心态,开始去衙门报名了。

    本来的话,典史的职位,张一凡本来是想让朱五来担任的。这个职位很关键,要信得过的人才好。

    听到这话,大部分人又是震惊,不过也有人按照事先交代的,有问题举手,就举了手想要说话。

    瞒朱元璋同学的事情,张一凡肯定是不会干的。但是华夏语言的妙用,却是可以有的。

    这个布告的内容实在太过震撼,说是县衙里的所有职位,包括各种差事,都将以雇佣的形式来择人,为期三年。

    他们已经知道,驸马来地方上当县令,那是奉皇帝旨意,有特别的事情要做。至于什么特别的事情,他们也非常好奇。

    第三天的时候,也是朱亮祖到香山县来的第四天,张一凡便把上报朱元璋的奏章给朱亮祖看了下,淡化了朱亮祖的小题大做,强调了三千骑军快速控制局面,并且还击溃了一千多山贼,替香山县解决了山贼问题的功劳。

    一网打尽马如海团伙,这是好事,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麻烦事。那就是整个县衙,从上到下,不管是文书还是差役等等,几乎全部关在大牢里面了,张一凡基本上就成了光杆司令。

    很快,整个县城的人都轰动了。随后消息迅速传开,传遍了整个香山县。

    听到这话,所有人顿时大惊失色,这一次,和之前的震惊是完全不一样的。之前是高兴的震惊,而这一次是担心地震惊。

    他这个话,还真不是客气。

    张一凡扫视他们,严肃地说道:“在香山县范围之内,以后只分官籍、民籍以及贱籍三类。此三籍,皆只限于个人,不牵连家人。官籍不提,贱籍是为违法乱纪之徒,其余皆为民籍。无论以前从事什么,以后,至少在未来三年皆按如此分类。全县百姓,皆要重新登记造册!贱籍之人,改过自新后,亦可改为民籍,但是会留下记录。”

    这也让香山县的百姓,都认识到了驸马县令和普通县令绝对不一样,让他们对张一凡有了更大的信心。

    “什么,这怎么可能,没听说过更夫都有俸禄啊?”

    他也不只是指张一凡怎么处理他的事情上,还包括了这几天他在香山县看到的一切,对于张一凡公审那些蠢猪,迅速赢得了香山县民心,掌控局势很是敬佩。

    当第一个人被录取,县衙外面挂着的职业需求被揭下时,就引爆了不少还想看看情况再说的人。

    此时的香山县,对于张一凡来说,完全可以算是百废待兴。

    如果感觉不适合,那就下一个;如果面试合适,就不管是不是还有更合适的,直接通知外面,去掉该职位的招聘需求。

    职业的世袭,可不是从大明朝才开始的,突然之间,户籍之分变得如此简单,并且只涉及到个人,这真得让他们非常意外。

    “就是,布告上说了,我们香山县的所有事情,都会和以前不一样,是当今皇帝准许的,让驸马爷试着做,如果做好了,那全国都可能学我们香山县的!”

    这可是三千骑军,他可不想养!

    接下来的事情,才是张一凡到香山县来的真正做事的开始。

    但是,朱五拒绝了。他明确表示,他要护卫驸马公主的安全,不能分心再去当什么典史。事实上,他也看不起典史的职位。

    他们还在衡量得失,张一凡已经继续说道:“所有粮田,隔两年重新分一次,民籍在册的,不管大人还是小孩,保证都能分到粮田。换句话说,如果不是登记在册的百姓,就没有粮田可分。具体的分法,在全县登记造册之后公布,保证最大的公平!分完之后,如果有新开垦出来的粮田,三年之后必须卖给官府,归于分配粮田之中,之前粮田所得,皆归个人所有。”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张一凡没说,不过回头给朱元璋的奏章中,他会给予说明的。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