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不杀驸马不足以平民愤-《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1/3)页

    第164章  不杀驸马不足以平民愤

    张一凡一听,转头看向他,当即冷声喝问道:“我刚才什么地方说得不对,有问题,你可以提出来。但是,你没有!就是说,你其实是认为我没说错,无法反驳,就拿宰相出来说事?”

    “我……”朱昱一听,想开口反驳,可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反驳这个话为好。

    事实上,他之所以提宰相,未必就没有狐假虎威,说他朱家和宰相关系好的意思。

    此时,张一凡却不给他机会,继续质问他道:“伱之所以这么做,那么就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你觉得宰相比朝廷律法管用,甚至是暗示,宰相比皇帝都要大?”

    “不不不,我没有这个意思,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朱昱一听,顿时冷汗就出来了,他是真没这个意思,肯定要立刻否认的。

    张一凡一听,立刻追问道:“那就是说,只有第二种可能性,那就是当朝宰相知道你爹和海寇勾结的事情,所以你才有如此信心,知道宰相会为你爹说话?又或者说,根本就是连宰相和你爹一起和海贼有勾结?”

    他这个话一说出来,就连朱棣都吃了一惊。

    这次来就是给张一凡出气的,在他权限范围内,搞这个永嘉侯没问题。结果没想到,张一凡竟然要把宰相都绕进去!

    这样做,闹太大了,父皇怕是会不高兴了吧?

    就在这洪武九年末,也就张一凡这个来自后世的人知道,朱元璋同学对胡惟庸不满,甚至对宰相这个职位都不满。

    因此,别人觉得宰相位高权重,不好得罪。但是,对张一凡来说,胡惟庸算个屁,有什么事情拉上他,哪怕朱元璋表现得不高兴,也不会真得不高兴。

    张一凡见了,便对朱棣说道:“他该是不知道他爹的勾当,派了兵过来香山县协防海盗,肯定和海盗不是一伙的。”

    听到这话,张一凡看到朱暹看向自己的目光中带着求饶之意,最终便又说道:“我看和海盗勾结的事情,该是只有他们父子俩的事,就先抓他们两个,至于他们的家人,回头再说吧。”

    朱元璋听了,正要说话时,却见一个内侍捧着一个盒子,急匆匆而入,当众奏道:“万岁爷,燕王殿下从广东送来急报!”

    于是,轮值太监便当众读起这份朱棣的奏章。

    连永嘉侯都说抓就抓了,他们又算得了什么?

    一旦被抓,就算事后还了清白,那也肯定要吃不少苦!

    张一凡看他还这么狂,便冷笑一声道:“你和海盗勾结,便是叛国,是谋逆大罪,你还想怎么样?全都抓了吧!”

    然后,朱棣甚至还指着当前这些官员问道:“这里面还有通贼寇的内应么?”

    当然,如果胡惟庸不得罪张一凡,或者说,是张一凡所敬佩的人,那他不但不会这么干,反而可能会帮胡惟庸化解。

    就算将信将疑之下,派出钦差前往香山县,那绝对也会对张一凡的新政造成很大的冲击。

    朱元璋或许是看到上奏的臣子确实多了,便终于答应了要求,就香山县的事情召开廷议。

    刀子递过去,就看朱元璋什么时候想用了。

    好家伙,这一读出来,顿时石破天惊,就连朱元璋都有些意外。

    武英殿内,御史大夫陈宁首先出列,向朱元璋奏道:“陛下,微臣闻报驸马在香山县任县令,骄横不法,强掠百姓粮田,引发公愤,御史台愿派出御史前往核实,或还驸马一个清白,或还百姓一个公道。”

    此时,一听永嘉侯的又一个儿子出来说话,虽然态度软化,但是他还是一挥手道:“这里不是你说了算,来啊,把他们全家先给抓了再说!”

    胡惟庸察言观色了一阵,感觉出皇帝似乎还是没有处置驸马的意思,便终于出列,也跟着奏道:“陛下为天下计,选一偏僻之地先行施政,察其好坏而后定天下策,此举甚妙,微臣亦鼎力支持……”

    香山县大牢里,还抓了不少当初散布恐慌言论的人,他们背后的主子大部分都是各地乡绅豪强。借助这个机会,给了朱棣一个清单,开始四处抓人。

    把他的话拿出来说,就有很大的说服力,证明驸马确实在地方上胡作非为。

    包括永嘉侯这边,并不难查,朱棣很快就拿到了证据,水师并没有什么需要检修,完全可以出动剿灭海盗的,就是因为永嘉侯下令不得出动。

    按理来说,永嘉侯是开国有名的功臣,被皇帝赐铁券,封世袭侯爵,那绝对是皇帝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