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65章 小破球要不要 等轮值太监读完了燕王的奏章之后,武英殿内,一时鸦雀无声。 朱元璋见了,只是淡淡地问道:“燕王的奏章,诸卿如何个想法?” 说到这里,他声音忽然冷了一分,又道:“该不会是燕王和驸马狼狈为奸,为祸广东吧?” 傻子都听得出来,皇帝这是在讽刺他们! 驸马且不说,燕王是皇帝的嫡亲儿子,奏章上所说,皆是有理有据不说,也都在燕王的职责范围之内。这一听奏章之下,就说燕王和驸马狼狈为奸,除非是想找死才会这么认为。 因此,一时之间,没人敢回应。 “那要不这样吧!”洪武皇帝看到没动静,便又淡淡地说道,“朕身为大明皇帝,自然是要秉公论断。广东离京师甚远,诸卿之提告,朕都认。但是回头一旦查明是诬告,则反坐,这样算是公平了吧?”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扫视群臣,冷声喝道:“现在开始,正式提告,朕绝不留中,当廷发落!” 武英殿内,继续安静。刚刚还纷纷对驸马群起而攻之的这些官员,此时一个个都变成了哑巴。 洪武皇帝说到做到,可不是假的。除非能真得一棍子打死驸马,要不然的话,出去提告就是找死,更不用说,驸马背后又堂而皇之地站着一个燕王。 一个是皇帝的亲儿子,一个是皇帝的女婿,这个份量,已经是非常重了! 也正是张一凡把革新盐政的方方面面,比朱元璋自己估计地都要考虑全面,因此,才能让朱元璋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他那边。 言外之意,就是你自己说得话要算数啊! 说到这里,他扫视了下其他人,然后继续说道:“驸马有言,如今的盐引制,表面让官府省了不少事情,可实际上,却是让不法之徒摄取朝廷之利。何以私盐历朝历代禁之不绝?不管有无盐引,皆卖私盐。官府专卖,把盐价定到私盐价格之下,不但能杜绝私盐,亦能惠及百姓,有何不可?” 岸上的事情,蓝玉在管着,绰绰有余;水师的事情,靖海侯在盯着,也不用他操心。 那就是驸马县令在香山县实施新政,是不可阻挡的。谁要是反对,自己掂量下,还能比永嘉侯更厉害的么?而如今呢,永嘉侯都被关进大牢了! 因此,所有人都重新评估香山县新政所带来的影响。 朱元璋听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驸马亦有分析个中情况,朕深以为然!” 燕王的奏章涉及到了胡惟庸,他要避嫌,没法开口,就只能暗地里用眼神示意其他人。 朱元璋看着他,冷冷地说道:“风闻奏事之权,是朕给的,但是,所奏之事事关重大,也不能信口开河。永嘉侯看似问题不少,卿却以永嘉侯之言来提告驸马,合适么?” 不过张一凡也有思路给朱元璋,一是想出更多需要用盐的地方,开拓用盐的需求;二是提高食盐的品质,也就是精盐的产量,如此一来,这部分哪怕价格高一些,也不是私盐能插足的,依旧可以保持一定的卖盐所得。 洪武皇帝见了,转头看向宰相说道:“燕王说你和永嘉侯有勾结,朕是不信的,该是公事来往而已?” “驸马有言,商人运粮到边关,而后换取盐引,不是发善心,而是有利可图尔。既然如此,边关亦可提高收粮的价钱,只要商人觉得有利可图,一样有商人会运粮过去。所以,开中法的实质,就是要让商人有利可图便可,而非一定要是盐引!” 御史大夫陈宁见了,最终便站出来说道:“御史台风闻奏事,这是陛下之旨意。微臣只是尽忠职守,如若因此要反坐,微臣请辞。” 总之,驸马县令在香山县的新政,对普通人充满了机遇。之前的时候,就算有海盗的威胁,可驸马县令还是雇佣了好多人在干活,赚到了不少钱。 朱棣只是一天时间,就感觉到了,便对张一凡说道:“说吧,伱小子心里还藏着什么事情,都说出来吧?” 有劳力的,去香山县看看有没有打工的机会,赚点过年的钱! “不是,我已经有你给的那个万人敌和炸药包,还配备了投石机的,只是这一次的对手太弱,还没机会给你展示。”朱棣一听,有些不服气地说道。 不过,张一凡却没直接回答,而是问道:“所以你有小破船么?” 之前的时候,张一凡连宰相都敢坑,把胡惟庸牵连到海盗案中,朱棣都依了他;此时,他也有点疑惑,这个妹夫还有啥坏水,才会对他这么殷勤? 张一凡听他这么说,便笑着说道:“四哥,你看我香山县真得是穷乡僻壤的,要啥没啥,而且我钱如流水,这日子难过啊!你看这样好不好,这些海盗毕竟是为了攻打我香山县集结起来的,就把他们移交给我香山县好了。至于战利品,那是你们的,我没想法。你看如何?” 如此等等,让广东这边大批的人拥入了香山县去寻找机会。 不管别人怎么样,朱棣却是利用在等待朱元璋回复的这段时间,算是在香山县度假了。 “至于广东之盐税,你们不是觉得官府专卖不妥么?那除了香山县之外,皆维持原状,到时候再看盐税之高低。”朱元璋和缓了点语气说道,“至于产盐之法,乃盐田法也,闽地其实已有,非驸马独创。广东其他各地,亦可采用盐田之法。” 走,香山县走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