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并且还得到了那些海盗的船,不但可以用来跑广州到香山县的航道,还能派去南洋发财,又可以用来捕鱼,这是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的事情,就这么轻易实现了。 至于朱棣,收获也是很大,光是那份红夷大炮的图纸,就已经不枉他跑来香山县一趟了。更不用说,还有其他收获。 看到大妹了,朱棣没好气地说道:“管管你男人,都学会欺负人了!” 张一凡听了,还是保持了距离,做出了防范姿势道:“你刚才所说,让我有种叫子的感觉,就只知道伸手要……” 听到这话,朱棣也是认真了,对张一凡说道:“既然是牵扯这么大的事情,那我给你派些人,看着那些人去南洋。表面上,还是属于我这边,由你来给他们派活好了。” 还有,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朱棣一听,点点头,看着自己这个大妹,意思是,没错,该管管了吧? 可谁知,朱镜静笑着说道:“那没事了!” 张一凡听了,便对他说道:“四哥你这话,让我有一种感觉,我说出来,怕你打我!” “随你便,给你了就你处置好了,我只关心船!”张一凡听了,无所谓地说道。 张一凡其实更想要的是,培养大明朝重视工匠的理念,给予工匠足够高的地位,能养成一个工匠研发各自专业的东西,并一直提高的传统。 “呵呵!真得是有脑子……”朱棣听了,笑着说了一句,随后,脸色一变,伸手就准备去打张一凡,“你又骂我?” “他能欺负你?”朱镜静听了,不由得很是诧异地问道。 张一凡听了,心中很是高兴。不过是后世的永乐大帝,能听进劝! 张一凡一听,笑了下说道:“船这个,肯定是要大一些,火炮就能多一些,海上自然就更无敌,至于速度,至少我觉得应该会更快。” 看这架势,是以为朱棣在欺负她夫君,临时跑过来的。 并且,张一凡给朱棣介绍的火炮,还是历史上大明朝仿制并改进而成的铜铁复合红夷大炮,这种火炮在葡萄牙裔东亚历史学家托尼奥·安德拉德所写的《火药时代》中被称为“十七世纪全世界最好的火炮之一”。 但是,就有一点,就怕这些派出去的海盗,不管扣押在这里的妻儿老少,就跑去南洋称王称霸,不回来了。 “这样就最好了!”张一凡听了,点点头立刻赞同。 “四哥,这话是你自己说的,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张一凡听了,露出你说得对的笑容,嘴上却在辩解。 朱棣这边,高兴了一会,然后又问张一凡道:“还有呢?” 差不多相差三个世纪的产物,不过大概原理却是相同的,又不算太超前。 听到这话,张一凡微微一笑道:“四哥,我听说琼州那边的粮食,就是一年三熟,我就在想,那比琼州更南的地方,该也是一年三熟吧?如果让那边的人都一心种田,然后用那边的粮食支援北方,这粮食问题是不是就容易解决?” 此时,朱棣回过神来,有些不满地说道:“我还以为你知道怎么改呢,让我空欢喜了一场!” 接下来的时间,朱棣主动协助香山县这边接受那两万多海盗以及家属,了不少时间。一直忙到还有半个月就要过年的时候,才算是有个结果。 大部分人,都编入了香山县的贱籍,五年之后,听话的可以转为民籍,有立功表现的,可以提前转为民籍,全部安置在淇澳岛上。 正在忙着收尾的时候,朝廷回复的旨意便到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