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上了老四的船-《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

    所有的海盗俘虏,包括他们的家属,全部安置在这里。

    如果他真要有远见的话,也不至于因为点驸马这个事情上,一直站队李善长那边。亏了张一凡对朱镜静一往情深,一直坚持不懈,才最终感动了他,点了张一凡为驸马。

    朱棣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只是举办一个识字比试而已,里面竟然有这么多道道,对他一个武夫来说,简直是闻所未闻!

    这不,他趁着年前,又跑了一趟淇澳岛。

    大概七千的青壮中,有五百人左右是被刘大头和周黑子策反的,因此他们都是民籍。

    “这个火炮,要尽快打造出来才好!”朱元璋转移了话题道,“老四在信中说,按照一凡的说法,还能算出火炮打中的地方,真要是这样,威力更大。回头一定要验证一下,看是不是吹牛!”

    “哦?怎么讲?”

    ……………………

    朱元璋听了,却是微微一笑,并不接这个话。

    “……”

    不过此时,却是有很多人了。

    朱元璋这边,还在继续说话道:“一凡把这种火炮说得清清楚楚,你仔细看,好多细节都是非常有用的,虽然没有打造出来,但是我敢肯定,这种火炮的威力巨大,海战不清楚,但是要再换回当年鄱阳湖之战用这个火炮的话,就不会打得那么辛苦了。”

    朱标听了,估计是刚才看得时候已经有考虑过,便直接回答道:“术业有专攻,乃是至理名言,肯定是不会错的。但是,如若按照奏章中提及,提高工匠待遇,以便让他们能改进出更好的东西,儿臣以为,可能效果并不会如想象中那般好!”

    当然了,贷款是以香山县户籍的人为主,需要担保,额度大了还要抵押;但是存款却没有这个限制,也方便了那些外乡人。

    总之,以前的香山县,是偏僻之地,除了香山县本地人,压根就没有什么外人来;可如今,香山县这边,外地人越来越多,来赚钱打工的同时,也开始繁荣香山县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历朝历代以来,为何匠人的地位低下,不是没有原因的。”

    朱元璋听了,也是点了下头道:“有点难以置信,该是老四笔误所致吧?”

    通过他们,张一凡对这些海盗的底也摸得很清楚,根据他们的擅长,当即分出了一千人在淇澳岛上开荒种田;

    三千人左右组成香山县施工队,当免费劳力施工之用。

    再有一千人左右,成立香山县捕鱼队,专职捕鱼;

    五百人左右补充进了原本已经成立的客运和货运船队,负责跑广州和东莞两条航线。

    很显然,朱元璋在军事方面的眼光,那是绝对厉害的。

    朱棣一听,顿时乐了,问张一凡道:“我们两人,这是互相吹捧么?”

    朱元璋听了,有点意外。因为他发现,一般情况下,自己这个儿子对于女婿提出的一些观点,都是持赞成态度。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有不同意见,这倒是少见。

    张一凡倒是不好意思了,这些理念可都是后世大部分人都知道的,无非是广告之类的,被这位永乐大帝这么夸!

    “你看看,老四发来的奏章!”朱元璋似乎有点感慨地说道,“这个张一凡还真是能了,上了老四的船,就又想出了好东西了。”

    “哈哈!”

    张一凡这边很忙,忙完东边忙西边,忙完西边忙北边,总之,各种事情都要他来做总得指导,在执行过程中也离不开他的关注。以至于他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愿望,都没法实现,每天都在处理事情。

    朱元璋听得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些欣慰之色道:“不错,这就是现况,这小子的想法,还是异想天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