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71章 合则两利 从京师南下到香山县,他还没见到过水泥官道。哪怕他没被抓之前,就已经听说要用水泥修官道,但是就算在京师,他也是没见到。 或许,京师那边有水泥官道,只是不是南下的官道有修。 然而,在这本该非常偏僻的香山县,更不可能见到水泥官道的地方,他却见到了这传说中的官道,硬邦邦的,广东的雨季也快到了,这种道路该是不会泥泞的吧? 这么想着,朱亮祖就冒出了一个问题,小小香山县,哪来的那么多钱修水泥官道? 说真的,他很是有点好奇。 不过,他的身份很快被人发现,顿时又引来了一阵阵的围观。 “快来看啊,原来的那个永嘉侯到我们县了!” “就凭他,也想和我们驸马爷斗,真得是不自量力!” “可不就是,以前的时候,这厮领着骑军想来我们香山县耀武扬威,以为我们香山县和番禺县一样,结果还不是灰溜溜跑了!” “亏了是燕王殿下及时领着我们大明最为精锐的水师赶到,要不然,海盗真上岸的话,朝廷问罪之下,他就该千刀万剐了!” “……” 对此,他也没有多管,反正离京师很远,就算想管,也管不到。 如此种种,就一个县的收益来说,香山县估计是整个大明朝最赚钱的县,没有之一。 说完之后,他就走了。 张一凡发现,一开始的时候,他吃得还是有点讲究,似乎有当年当侯爷的影子,可吃着吃着,就狼吞虎咽起来了。 之所以要这么规划,是原本的县城太小,人口的涌入,让城里非常拥挤,交通堵塞,由此引发各种问题,并且火灾隐患也很大。 张一凡听了,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对他说道:“你先去洗漱一下,然后到香山居一号雅间找我,我肚子饿了,先去吃点东西。” 当然,这绝对没有贬低的意思,而是这种做法来自于公主殿下;他们其实不知道,最初的源头,其实是张一凡这边,当初因为种牛痘的原因被封闭时,他传授给临安公主,朱镜静做吃的,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官办酒楼嘛,朱镜静就来亮了一手。 这里的泥烩鸡,是一绝,当地人又称之为公主鸡。 第一档,低息贷款,也就是比普通贷款的利息要低,所差得利息由县衙代付; 第二档,无息贷款,也就是在规定时间内只需要还本金,利息由衙门来帮着还。 他也没有笑话他,反而在他吃得差不多之后,才开口说道:“香山县是特区,特事特办,相信你是知道的。” 结果,朱亮祖竟然还假装没有发现他,只是低着头在看地上。 此时,就听张一凡接着继续说道:“县城如今已经不够用,本官也不想让外来工在城外扎茅草房,因此计划把城外分区规划,统一修建,分为交通区,包含水运码头和陆路马车站;生鲜区,包括水产品都再次售卖;百货区以及饮食区。等建好之后,城里的店家都要搬迁,城里只留住宅和求学区。” 这么长时间了,朱亮祖其实见过驸马几次,但那时候张一凡都是穿着官服,一大堆人簇拥着出城或者进城。 朱亮祖在听着,心中有点不解,不知道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接下来,张一凡才说到了重点道:“这种义务兵役制和世袭军户的区别,好处我就不说了,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将校的能力,恐怕会比不上世袭军户。因此,我想设立一座武备堂,择有本事的人来担任教头,从而解决义务兵役制的缺陷。” 按照功能来分,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当然,如果以后世的眼光来看,那整个县城就相当于是一个小区了。 香山县先富起来的百姓,已经有购买水泥修建自己的房子,改掉了茅草房。 城外的情况,张一凡其实已经看到了。这不,他便召集了县衙官吏商议这个事情。 毕竟这个时代,读书是为了做官,强迫他们学习自然科学这种还充满不确定性的内容,不见得会有积极性。 一开始,每个进城出城的人,都会对他指指点点;而他,也还试图保持下自己的尊严。 但是,香山县以前太穷,大部分人住得都是茅草房,基数大,如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住得,还是茅草房。 这三档,都需要审核,符合条件的才可以。比如免费这一档,是家里没有成年劳力,或着家庭收入低于多少,也就是贫困户。 不过,张一凡才刚一转身,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急促的声音:“等等!” 香山县城早已挤满人,可外地人还是源源不断地拥入香山县,这不,香山县城外已经搭起了好多茅草房。以朱亮祖的眼光,指不定香山县城墙必须要扩建了。 张一凡看了一眼,地上并没有什么东西,甚至连蚂蚁都没有。 朱亮祖见了,很想叫住他,不过最终,他低头看了看自己一身邋遢,还是叹了口气,没有叫出口。 因此,张一凡有足够的本钱来做他想做的事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