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合则两利-《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然而,香山县太小,张一凡又多次在公众场合露脸,外加小小年纪就长得帅,身后还有护卫,哪怕他是穿着便衣,也是一下被百姓给认出来了。

    香山县这边的百姓,倒是没有吐口水了,可他们的话,犹如一支支利箭,扎进朱亮祖的心中。

    “……”

    张三听了之后,提醒张一凡道:“驸马爷,虽然这些事情对于我们香山县来说,确实是好事,但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啊!”

    当然,真要说起来,香山县最大的一笔财富收入,还是朱棣给的,就是两万多的海盗人口和他们的船,这才是大头。

    一听这话,所有人都露出了诧异之色。这要是读书的材料,赚钱比家里的壮年劳力都要强了!

    其实以张一凡如今的威望,怎么做都不会有问题,不过要面子而已。

    张一凡说完这些之后,便开始说他最为关心的事情道:“如今我们香山县百姓的生活也算是还可以了,因此,接下来在十一个坊都都必须尽快设立社学,只要年龄合适,不管男女都可以入学。香山县户籍的免费。另外,再设奖学金,不管是外地还是本地学童,只要学业优秀,每年皆可奖励十到一贯钱。”

    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朱亮祖原本以为,自己会淡定,会不屑。至少在以前他看到驸马进出之时,就有过。

    张一凡听了,淡淡地说道:“真要说起来的话,也不算是帮你吧。我只是为了大明朝考虑,觉得你还有些用处。如果能用,那就用;不能用,我为什么要管你,我们又不是朋友!”

    “在香山县境内,没有世袭户籍,其中包括军户,都是没有的。采用义务兵役制,也就是说,香山县户籍的,只要年龄合适,就有当兵的义务,到期之后可以选择不当兵和继续当兵两种……”

    张一凡只是有点奇怪,按照以往的经验,他这边的奏章发到京师,一般朱元璋那边都会很快有回复的。

    到了后来,进出城门的人,都选择了无视,不再关注他。朱亮祖身上那个曾经当过侯爷的自尊,也在日复一日中消耗殆尽。

    这一次,他看到驸马穿着便衣,也不骑马,往城门这边而来,不知道为什么,他第一个感觉,竟然是驸马来找他的。

    张一凡点了一桌,其中就有泥烩鸡,和朱五等人正在吃着呢,朱亮祖就到了。

    来到朱亮祖面前之后站定,看着朱亮祖。

    张一凡公布的,就是香山县钱庄出政策,给予香山县户籍的百姓于建房贷款,分为几档。

    香山县因为存在大量的基建需求,又有海盗组成的免费施工队,因此,张一凡早早就扩建了水泥作坊,使得水泥产量进一步增加,对外售卖的价格也有所降低。

    于是,一路上“驸马爷”的问候声,就没有断过。

    “坐了一起吃吧,边吃边说话!”张一凡用手指了下空位,对他说道。

    该是朱元璋同学压根没想过偏僻的下等县能有几个钱,因此当初让张一凡过来开特区的时候,直接就免了香山县的赋税,这就便宜张一凡了。

    不过这一点,他却是料错了。

    听到这话,朱亮祖反而放心了一些,便问道:“那要我做什么?”

    只听他说道:“夏秋季节是广东这边的飓风季节,风灾随时可能会来。县里的茅草房,都有必要用水泥来改建。因此,本官决定公布一项决策……”

    “你们不知道么?就他以前在广州和番禺县做得好事,那是人人喊打,被百姓追着吐口水,能不臭么?”

    本来,他还想做得更多,但是,有些哪怕是特区,也还需要老丈人那边批准,因此他还在等着回复。

    两人就这样保持了一会沉默,谁也没开口。

    “咦,他们身上怎么这么臭?”

    曾经,他领兵来到香山县,戚祥只是区区一名千户而已,他压根就不放在眼里,可如今,却成了决定他命运的人。

    有关这个,倒也不是张一凡独创,要捞名声,而是朱元璋就有规定,地方要建立养济院,孤寡老人之类可免费养老,甚至朝廷命官到地方之后也必须要首先到养济院慰问的。

    他当年当侯爷的时候,谁敢和他一桌?

    或许也是朱五等人都在吃,他也没有在乎了,一声不吭,坐下来就开始吃了起来。

    不过张三等人不知道总账,是朱镜静这边掌握的。

    “驸马爷,那城里的店家要不肯搬怎么办?”

    “简单,提高城里开店的税收,加收卫生费、防火费、营业税等等,扛得住,不搬也可以,本官不会用强的。”

    说到这里,他用筷子一指朱亮祖说道:“你在这方面算是我香山县最有本事的,如此埋没也是可惜,有没有兴趣来当这个教头?先说明,你还是罪囚,所以不会有对应待遇,不过如果你能教好了,我就可以拿你的成果给陛下禀告,为你表功。至于最后如何,我也没法给你承诺。”

    说完之后,他看到朱亮祖明显有些犹豫,便又对他说道:“这么做,是因为合则两利,我能补上义务兵役制的缺陷,而你还能向陛下证明,你还是有用的,还是忠于陛下,能为陛下办事的。”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