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懂得多了反而怕死-《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朱标见了,笑着回答道:“这事儿得看父皇怎么想,我肯定会说的。”

    于是,一行人就往武备堂那边走去。

    说着这话的时候,看到蓝玉非常认真的样子,想着这位也是大明的名将,便给他解释道:“首先,可以通过火炮上的准星,照门和目标,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校正方向。其次,可以用拇指测距法估算出大概的距离,再根据事先定好的火炮参数进行校正发射。当然,也可以用表竿来测距,会更准确一些,拇指测距法是临时应急用,不过多训练也能提高准确度……”

    此时,听着张一凡在那侃侃而谈,一众人等,包括自以为打仗本事很厉害的蓝玉,都听懵了。让他们有一种感觉,张一凡所说得火炮测距,真得是很厉害,肯定能行,因为听着就觉得很有学问的样子。

    为什么他会乖乖在那学数学,就是因为张一凡把他给震住了。

    回过神来之后,他们连忙上前见礼。

    大明朝长达将近三百年的历史,特别是随着西夷的出现,火炮技术开始蓬勃发展,相应的瞄准技术自然也水涨船高。

    这时候,他忽然发现军营房子外墙,到处都刷着一行行的字。

    其实,他说这些话,那都是有依据的,不过他的依据,是在后世,没办法拿出来说。

    说完之后,张一凡看到蓝玉似乎是想开口反驳,便又补充说道:“当然了,我这也是一家之言。你可以不信,反正我这里是特区,什么事情都可以试试,万一确实如同我所想得那样,那我们大明军队的战力,将会更加强大。”

    一直操练到中午时分,才算是有个结果。

    蓝玉听到,便立刻追问道:“听说,这还能算火炮的准头?”

    不用说,武备堂的学员,听说驸马陪着太子过来检阅,一个个都是激动坏了。

    不过,张一凡听了,却是转头看向他说道:“不一定,他们如果能读书识字,便能明理。其他方面不好说,万一战事不利的时候,他们更能明白道理,韧性便会比什么都不懂的将士要强很多!”

    当然,张一凡其实也有考虑过古今的差别。

    没错,如今他们正在上数学课。

    可张一凡也相信,有他在,大明军队的火器普及速度肯定会加快,那个时候,就不会和以前那样大兵团作战,而是可以划分更小的作战单位。

    当然,他们都在军营,虽然知道太子殿下来了,可因为军规所在,没法外出,太子殿下来到香山县的消息,就没有传出去。

    朱标不是没眼力的人,京师精锐,他也多有看过。只要一对比,自然就能知道武备堂这边的实力如何!

    还有蓝玉,他更是比朱标有眼力,对于香山县这边的真实战力,也有了一个准确地估计。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另外,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绝对比什么都不懂的将士要强。比如有些战事的时候,和主帅失去联系,他们或许就能去体会主帅的意图,做出正确的抉择,而不是惊慌失措,没有了主帅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张一凡这边,则陪同朱标等人回到了县衙,用了餐之后,下午便去参观钱庄。

    千户所的将士,自然都已经知道太子驾临,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训练的劲头更足了。

    走了一段路,靠近几处营房之后,果然看到营中将士都拿着一个沙盘,在那写字呢!

    他们没有进去打扰,只是在外面看了一阵,发现绝大部分将士都是很认真的。

    就连蓝玉看了之后,也是忍不住问道:“人呢?”

    这里的将士,也在营房内学习。

    这个军营比起朱标以前看过的军营,哪怕是那些名将的军营,都有不同,感觉多了一种文化气氛。

    那个朱亮祖,以前是永嘉侯,朱标还是认识的,不过此时,朱标却是有些诧异地问道:“他不是教头么?他在学什么?”

    张一凡这边,则陪同着朱标去了点将台,开始观看武备堂这边的演练。

    香山县这么偏僻的地方,因为有驸马的原因,太子殿下都来了,这是何等的重视。

    换句话说,驸马回头要给他说一下好话的话,影响绝对是非常大的。

    张一凡听了,用手一指,就在前面不远。

    他正在想着呢,就听驸马带着微笑对他们说道:“你们可要好好练,以后说不定有机会去京师和那边的精锐比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