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套组合拳-《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1/3)页

    第186章  一套组合拳

    朱元璋下旨,早朝时间,推迟半个时辰,令百官准备妥当诸事,神清气爽以议事。

    这道旨意一下,顿时让京师的官员全都非常意外。

    要知道,洪武皇帝的勤政,那是出了名的,连带着要求他们上早朝,那都是天还黑着就得起床。

    本来以为这种苦逼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结果没想到,洪武皇帝竟然大发善心,让他们推迟了半个时辰再早朝。

    这也就是说,不用摸黑上早朝了,这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么?

    好奇之下,自然是有人八卦,最终听到的消息,是说太子从香山县归来,参考香山县的做事方式,给皇帝的谏言被采纳了。

    这么一来,京师官员都不由得感激太子殿下,顺带感激那位远在香山县的驸马,终于干了一件好事,当年大殿上怼他们的事情,就不计较了!

    当然,其实也是驸马地位尊贵,不是他们能怼得起的了。

    京师官员还在欢喜呢,洪武皇帝又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臣民言事实封直达御前。

    当然了,这道旨意是针对中书省的,主要就是宰相胡惟庸。朱元璋在旨意中说,“清明之朝,耳目外通;昏暗之世,聪明内蔽。外通则下无壅遏,内蔽则上如聋瞽。国家治与不治,实关于此。我常担心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所以广言路以求直言。其奏言论事,我皆虚心以纳。尽管如此,还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知有限,所闻不广。你们应令天下臣民,凡愿上书奏言的,实封之后,直接送到我这里。我将一一阅览,择其善者付诸实施。”

    他也是高兴,便笑着对他们说道:“你们此去京师,一定要记得,把你们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记住,皇上什么样的精锐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我们武备堂出来的你们。你们应该知道,你们和普通大明军人的不同点在哪里,发挥出你们的长处,体现出你们的长处,让皇上看看你们的不同,懂了么?”

    但是,那个邓愈就不同了,不但是卫国公,还是什么中宰相,到底这宰相以谁为尊,就不好说了。

    事情到了这里,有人就感觉这个好像有什么地方比较熟悉的了。

    当前朝局,如果说,只是汪广洋担任右宰相,他其实还不在意的。

    “我家老三要进京面圣去了,来来来,不要客气,瓜子尽管吃!”

    就见他们排成了整齐的队列,走向张一凡这边停下。

    捷报飞传,说卫国公邓愈征讨吐蕃,俘虏斩首万人,获马、牛、羊20余万匹,招降诸国,开辟疆土数千里。

    随后,有人就想起来了,这不就是香山县幕客在做得那套做法么?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差不差吧?

    香山县的事情,已经成为京师的热门,很多人都有了解。被人一提醒之后,很多人对比之下发现,还真得有七层相似之处。

    “千户所还招人么?我家小子就挺喜欢当兵的。”

    要是没有驸马的话,他们就只会在香山县这里默默无名,承受原来的马典史压榨,就这么悲催地过一辈子。

    邓愈是武将没错,但是也管民事,他征战天下时,安民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当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在有此军功之下,并不突兀。甚至他一入中书省,以他在大明朝开国功臣中的资格,就能力压胡惟庸了。

    胡惟庸顿时非常郁闷,自然是十万个不高兴的。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呢,朱元璋第三道旨意下来了。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事情还没完。

    这是以锻炼太子的名义,进一步落实宰相的决断之权上交的事情。说起来,就是为了天下。

    朱元璋公开对皇太子朱标说:“人君治天下,日有万机。一事之得,天下蒙其利;一事之失,天下受其害。自古以来,创业之君,历涉勤事,达于人情、周于物理。所以处事之际,很少失误。守成之君,生长富贵,若非平日练达,临政之时,很难避免失误。因此,我特命你每天听断诸司启事,以便练习国政。要记住,惟仁则不失于躁暴,惟明则不惑于邪佞,惟勤则不溺于安逸,惟断则不牵于文法。凡此皆以一心为之权度。我自有天下以来,未赏暇逸,惟恐处事稍有不当,以负上天付托之意。戴星而朝,夜分而寝,这些你都亲自看见,若能体而行之,乃为天下之福。”

    正在这时,欢呼声突然响了起来,却是武备堂的学员,听到戚祥的消息了。

    对大部分人来说,这个改变无所谓。可对胡惟庸来说,那是最不甘心的了。

    武备堂的将士,如果能入朱元璋的法眼,被他肯定,那么就可以确信,以后武备堂的模式,必然会在大明朝推广开来。

    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启皇太子处分,然后奏闻。

    发愁之际,想着这些事情都是香山县那边引起的,胡惟庸原本就看张一凡不顺眼,此时,便终于又一次恨上了。

    张一凡看到他那表情,便知道他在想什么,就笑着对他说道:“圣旨中提到伱了,你是武备堂教头,就由你带队,前往京师接受我父皇检阅!”

    可此时,他听到张一凡的这番话,虎目中有晶莹反光,忽然双膝跪地,抱拳郑重一礼道:“罪人此生,永记驸马教导!”

    当然了,这个时候,谁也不知道,甚至连张一凡也不知道,都是后世的人用马后炮的思路,才确认这道旨意的重要性和对华夏的意义。

    并且,他还特意写了一封信给在江阴的朱棣,告诉他这个事情,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京师看看这些武备堂的将士怎么样?

    虽然这时候的张一凡,其实才十七岁,马上到十八岁的年龄,可在他的眼里,这些武备堂的将士,可是他的孩子,有点类似要高考的那种。

    “不知道么?我家老大是武备堂的,被皇上看中,要去京师比试了!哈哈,你知道了吧?”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