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因此,他们的这个平时经常做得敬礼中,包含了他们满腔的感激之情,让这个敬礼变得非常郑重! 言外之意,就是说太子将来是要当皇帝的,毕竟不是开国之君,所以在当皇帝之前就要先熟悉政事,避免当了皇帝之后再处理政务会出错。 胡惟庸彻底懵了,太子去了一趟香山县,他就成了最大的受害者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的手段还没完呢,原本被降级了忠勤伯汪广洋,官复原职,依旧担任右丞相,协同胡惟庸一起助力太子理政。 他们自然知道,有这样上京师在皇帝面前露脸的机会,那都是驸马的功劳! 而这些,也是当初张一凡为什么要成立武备堂,并想着法子把朱亮祖这个当初的世袭军功侯爵引进去当教头的原因。 五十名武备堂的将士,第二天返回军营集结,并于次日,在朱亮祖的带领下,先坐船到广州,然后去蓝玉那边交接后骑马赶往京师。 这一道旨意所引发的后果,绝对不比朝堂变局要小,甚至可以说影响深远。 张一凡正在忙着呢,就接到了旨意,顿时很是高兴,当即赶往千户所那边。 朝廷风向的转变,宰相权力的削弱,让原本门庭若市的胡府也冷清了好多。 胡惟庸被这一套组合拳打懵了,先施恩于百官,然后逼自己把权力交了上去? 朱亮祖听了,也是非常开心,随后他又忐忑不安起来。 于是,他便对朱亮祖说道:“你也是为了大明南征北战的功臣,以后切记,不要违反大明律法,不管如何,心中只有我父皇,就能保你荣华富贵。就算遇到有人诬陷你,保持这个本心,我亦能帮你!” …………………… 虽然说得言辞恳切,但是一个没法回避的事实是,洪武皇帝又一次剥夺了中书省的权力。 朱元璋见到捷报后,大喜之下降旨嘉奖邓愈,赐红蟒暖袍一件,玉带一围,并封其为中宰相,入中书省处理政务,协助皇太子理政。 他们都是香山县本地人,当初应召当了这个千户所军人的时候,也是因为家里有哥哥弟弟之类的可以干农活。换句话说,就是家里有一大家子的。 以前的时候,张一凡不是没有给朱亮祖提过建议,但是,朱亮祖都不听。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一年多前,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还都只是一个香山县的民壮而已。 这种变化,更是让之前尝到真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的胡惟庸,非常不满。 随后,朱元璋要求胡惟庸这边,把各类奏章给出意见之后,送到皇太子那边过目,然后再呈送御前。 香山县啊,离京师那么远,就只是普通人家而已,如今却有了进京在皇帝面前展示才能的机会。 有放鞭炮的,有请客的,有敲锣打鼓的,反正,根据各家的实际情况,就仿佛是后世的范进中举一样,一下就庆祝了起来。 在所有人都关注这个朝堂变局之际,另外有一道并不引人注目的旨意,发往了香山县。 这个汪广洋,之前就担任过右宰相,哪怕他还被封为忠勤伯,也依旧不是胡惟庸的对手,被胡惟庸排挤,转而纵情酒色,不管政事。 出发这一天,张一凡和朱镜静两人,亲自到码头来送行。 更为关键的是,本来大明朝的宰相,是以左为尊,就算汪广洋恢复了右宰相之职,一样是胡惟庸最大。 五十个武备堂的将士一听,顿时齐声高呼道:“懂了!” 虽然说,这种机会对于有些人来说,不算大事。可对于普通老百姓,对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来说,那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他们的街坊邻居,还有好友亲戚等等,也全都为他们高兴。甚至可以说,整个香山县都轰动了起来,为自己香山人能被皇帝看中而高兴! 就算这些武备堂的将士,其实只是去京师比试,展现他们在武备堂学到的东西,皇帝到底会怎么说还不知道,但香山人已经满足了,并为之欢庆。 张一凡见了,便笑着伸手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并没有多说什么。 这个热闹的场景,以至于让那些来香山县船上的人,都看得目瞪口呆,不知道这么热闹,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其中,就包括有一艘私家豪华船上的两人。 求支持!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