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一凡是个好女婿-《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朱元璋听了,微笑着说道:“两位爱卿都是如此说法,朕就派人去问问搞出这武备堂的驸马,看他还有什么说法?要是没有意外,那明年就由大都督府这边筹备这武备堂吧!”

    他拍板了,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张一凡在书信中提出分级设立武备堂,学员可以来自军中,也可以来自民间,最终,大明皇帝会牢牢把控军队,不会让军队成为某个将领的私有军队。

    邓愈和李文忠等人听了,自然又是恭喜他们,有这么聪明的一个女婿,反正就是点口水而已,皇帝和太子都高兴。

    朱元璋听到了,也是笑着说道:“朕这个女婿年纪还小,不可当面夸他,免得他会骄傲自满。”

    听到他们两人对话,除了朱元璋已经听朱标解释过之外,其他人都没听过,因此一听这个开炮好像很复杂的样子,便都觉得很稀奇,纷纷看着朱标,听他的解释。

    就见两里以外的那个当城门的靶子,竟然被击中了,没有一点偏差。

    朱元璋同样是军事大家,他的水平,那也是一等一的。他强调的,就是用这种武备堂的模式,可以把一个农夫变成一个不错的军士。

    说完之后,他便把书信让身边的太监转给朱标看了。

    一个不小心,朱元璋便借着朱亮祖的事情,敲打了下其他人。

    朱标听了,便开口回答朱元璋道:“居安思危,虽天下太平亦不可废武事,行那轻武而重文之法。文武是为人之两腿,不可有长短。对此番言论,儿臣深以为然!”

    于是,看台这边以旗帜挥动回应。然后炮兵阵地那边,一股硝烟腾空而起,看到火光在那轰夷大炮的炮口一闪而逝。

    一边的朱棣,听他们说完话了,忽然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水师那边,也想设立一座武备堂,这些香山县的军士,能不能调一部分给儿臣去当教头,至少他们在火炮这一块,该是最厉害的了!”

    “那边的国家,不似我们这边大一统,而是很多小国互相攻伐。却因各国之间王室多有亲戚关系,且有他们信奉教派调停,不会出现秦统六国之事。”

    他之前赶来京师看当初的那场比试时,就已经非常震惊了。

    至于他自己,在朱标看书信的时候,则是用手指关节有节奏地敲着御案,显然是在思考什么。

    朱标听了,笑着回答自己弟弟道:“按照一凡的说法,他说炮兵是个技术兵种,就是要有学问的那种。”

    至少朱标有发现,他爹在这些臣子给他行礼的时候,发现他爹特意多看了几眼卫国公。

    邓愈看到朱元璋的眼睛在看着他,就没有犹豫,当即如实回答道:“陛下英明,此等武备堂一出,我大明朝就再也不愁合格军士,甚至这些该是都能当将校,只要再经历一些战事,应该便能胜任军中基层军官!”

    很显然,现在有很多事情,朱元璋都会问儿子的想法,培养儿子的能力。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同意道:“准了!”

    除此之外,香山县武备堂的军士,在火炮技术上也展现了震撼的一面。

    邓愈和李文忠等人听了,纷纷跟着谢恩。

    不过,结果并没有出乎朱棣的预料,在进行试炮之后,武备堂的将士调整了射击参数,果然又一次打中了。

    朱棣一听,顿时沉默了。

    朱棣却没掺和,只是看着远处的炮兵阵地,忽然说道:“大哥,摆弄这个火炮,一定要会写写算算么?”

    看台上,忽然之间,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露出了不可思议之色。

    旨意传下,朱亮祖带着开炮的辅助工具来到了看台上。

    但不管怎么样,都让朱元璋有了新的选择。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他们在武备堂里就有学算术,还是没见过的那种,反正看起来,好像很有一套的样子,且先看看吧,是骡子是马,很快就知道了!”

    李文忠见了,便也跟着说道:“末将看着,确实不错,武备堂很好!”

    朱元璋的脸上,也有意外之色,当即吩咐道:“传旨,再设一个靶子,再离远一些,方向也变一些。”

    在解说的过程中,太子还好奇地问道:“你这是什么笔?”

    说实话,朱亮祖手中的这个笔,远比不上后世的粉笔,只是将就着能写而已。

    不过这种简易的笔,就胜在方便。

    朱亮祖的数字,那是写得歪歪扭扭,不过却没人看轻,因为他们就看不懂这是啥。

    朱标说到这里,便着重强调道:“如此,居安思危,当文武并重,文有县学,府学,国子监,武亦得有分级之武备堂。儿臣以为,确实该是如此!前宋废武重文,终其一朝,软弱可欺。”

    朱标被他爹一点拨,顿时恍然大悟道:“一凡这小子,这是费着心思为我们在考虑啊!”

    朱元璋见了,笑呵呵地开口说道:“都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只要你们守规矩,朕岂会不顾及老兄弟的情分!”

    由他给朱元璋以及几个名将介绍火炮相关的技术,什么表杆测距,拇指测距,火炮仰角等等。

    朱标听了,也是笑着回答,语气中带着一点自豪道:“孤这个妹夫,天纵奇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