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194章 户籍的再度革新 “你们听说了么?据说以后外乡人,只要在香山县居住满一年,就可以入户香山县户籍了?” “那怎么行,如今我们香山县已经有很多人住了差不多一年的吧?他们也都成了我们香山人,那我们还能有多少粮田?” “对啊,本来这第二次分粮田就要少不少了,如果再加上他们的话,那还能分多少粮田?” “不是,据说这种入香山县户籍的,会是特别的户籍,好像是民籍中的非农户,属于不分粮田的。” “真得么?要这样的话,那还行!” “行什么行啊,除了不分粮田之外,就和我们香山人一个样子了。从军,还有去钱庄贷款等等,都能享受本来只有属于我们的好处!” “咦,你这么一说,倒也是哦!那可不好,这不是占我们香山的便宜了么?” “也不知道这个事情是真是假?” “……” 不但知道香山县的机会比较多,而且也知道,驸马县令和普通县令的区别,他选择了相信驸马县令会还他一个公道。 可是,郑宝陆却不同,当即决定报官。 人潮人海中,有一对刚下船的年轻夫妇,衣着简朴,看着面前的热闹场景,都是很激动。 第二手措施,让工程队那边修建更多的房子,继续投入市场。 在可以买房入户的政策一出来之后,这些房价迅速飙升。哪怕香山县官府发出告示说后续会修建更多的房子,可依旧止不住外乡人买房的热情。 这么一来,就这个时代的农业耕作水平,要想保证每个人分到的粮田都够吃,那是不大可能了。 香山县一县之地,就已经达到了广州城的规模。并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香山县将会超越广州城,成为广东人口最多的地方。 香山县的码头,更是成了外地人来香山县的首选。毕竟从广州坐船过来,顺风顺水直达,最是方便不过了。 因此,地方官府对于外乡人的案子,一般都是能不管就不管,除非是人命大案,无法回避的那种。 原本的话,香山县这边官府修建的水泥房,就普通的平房,一房一厅一卫的那种,是五贯钱左右;两房一厅一卫的那种,是九贯钱左右;而三房两厅两卫的,则是十五贯钱左右; 四合院那种,带厢房的,两进的那种,则要到二十贯了。三进那种四合院以上的,香山县官府压根就没修建。 第一手措施,同一户人家,如果购买三套以及以上,则税收翻倍。已经有五套的,不得再次购买,但是可以置换。 这不,又有一艘客船靠岸,随后,人流便拥下船,看着码头上人山人海,各种招揽生意的喊声,都有些惊呆了。 对于香山县户籍的人来说,其实是不愿意这次的户籍革新。但是,如今香山县常驻人口中,户籍人口只是占了一小半,就算他们有意见,也喷不过那些想要入香山县户籍的人。两类人的关系,自然也就不友善了。 香山县的百姓,谁敢挑战驸马县令,质疑反对驸马县令? 至于外来打工的,做买卖的等等,非香山县户籍的,也有十五万左右,并且每天都还有外来人拥入。 两人正在未来充满着梦想呢,就见一个伙计打扮的人挤了过来,带着殷勤的笑容问道:“请问两位来自哪里,能看下路引么?只要是正经人,我可以给您介绍酬劳最好的活干,男女都有。” 更不用说,不知道身份,不知道名字,要想查这种案子也很难。 那个人之前还真没说错,郑宝陆虽然是第一次出远门,却是上过几天私塾,经常听私塾先生讲过一些故事,懂得一些道理的,有一定的见识。 顿了顿,他又补充一句道:“我看公子像是个见过世面的人,一看就知道有干劲,将来肯定能有一番作为的!所以我其他人不找,就想着能不能帮到公子!” 那些替香山县官府打工的外地人,因为包吃包住,住得就是官府的出租房,达到一年的,便成为了最幸运的人,得以直接入户香山县民籍非农户。 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到了一处偏僻之地后,不但没有得到他想要的酬劳高的活,反而又钻出几个人,把他们夫妻俩围住了。 当年的永嘉侯厉害吧?南征北战杀了多少人,更是握有铁券的世袭侯爵,开国元勋排在第二十七位,直接闯番禺县衙鞭打县令的那种,敢反对驸马县令,最终的结果,不要每个香山人了,全广东,全国的人都看到了他的下场。 张一凡看看讨论的热度已经差不多之后,便正式贴出来官府告示,宣告户籍制度的再次改革。 在香山县这边做买卖的,特别是有长期做买卖打算的,基本上在政策颁布之前就已经买了官府修建的水泥房。这些人,也成了另外一批幸运的人,得以直接入户香山县民籍非农户。 香山县户籍登记人口,从上一次登记的七万多,一下翻了一倍,达到了十五万上下。这其中,有两万多是海盗俘虏转化过来的。剩下的那些,就是这一次户籍革新,由外乡入了香山县户籍的。 敲鼓之人,自然是郑宝陆了。他到衙门报案,拿不出路引,无法核实身份的外乡人,典吏直接打发走人,但是郑宝陆不服,最终敲响了衙门口放着的鼓,拼着关入大牢的风险,终于惊动了驸马。 因此,要区分务农与否的人口,就很有必要了。 看着这些歹人扬长而去,女的哭了:“怎么办,相公,我们怎么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