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衣锦还乡-《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一群孩子,穿得都是衣裤,厚厚的,都没冻到,好奇地看着张一凡。

    有几个,张一凡还认识,不过很大一部分,他都认不出来了。小孩子三年不见,变化都大。

    如果不是柳家村的乡亲,原主早就饿死了,也没有今天的他。

    此时,郑敬学听到他的话,还能保他子孙后代都衣食无忧的那种,顿时,激动地就想马上就动手。

    牛爹就笑呵呵地说道:“家里那两个小子一回来,听说是还没婆娘的,你看,这十村八乡的,甚至都有城里的媒婆都赶来我家,为这两个小子提亲了!”

    朱五看到远处的柳家村,喷着热气大声喊道:“驸马,柳家村的变化,似乎是大了不少啊!”

    驸马在香山县的一切,他自然也都听说了。虽然没有去亲眼见识,但是他也能想象出来。看到牛大、牛二回来一聊之后,他就更是有点后悔,当初如果要求跟着驸马南下的话,说不定如今是另外一番光景。

    想当年,牛大,牛二两人,那还只是跟在自己身后的两个小屁孩而已。他爹还一直发愁,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的钱,都快把他爹给愁坏了。

    能明显看出,这个当社学的老房子,变得更漂亮了,条件也更好了。

    张一凡下了马,不去牛家,媒婆太多了,便去了社学,也就是他那个老房子里说话。

    就见柳家村的人,全都拥到了村口这边。男女老少,全都有。

    他们中的有些人,有的甚至还拿着碗筷,或者拿着勺子之类;又或者,身上的衣裳单薄,根本就没有披上一件外衣,就直接冲出来的那种。

    张一凡就是有一点不习惯,这么冷得天,都是开着门的。

    不过他的心情也是好,因为他记得,以前的时候,柳家村穷,一天只吃两顿而已,可如今看这炊烟,该是村里大部分人都是三餐了。

    虽然说,桌子底下就有火炉,烧着碳,脚搁在上面倒也暖和,但是开着门,有时候还是有冷风灌进去的。不像他的驸马府,还分前后进,有帘子挡着,冷风是吹不到里屋的。

    张一凡骑在马上,一眼扫过去,基本上都是认识的,有教书的郑敬学,有抱着一个小孩的田嫂,还有长起了胡子的田哥……

    一听这话,柳五立刻表示,说有几家还想去那小山头修房子,都被他给拦下来了。只要张一凡修房子,全村人立刻能放下所有事情,先紧着张一凡这边。

    村里的人口,就在这三年,一下增加了很多,这从柳家村的扩大,就能看出来。

    看他那笑得合不拢嘴的样子,就知道他有多高兴了!

    这村口怎么会排队呢?

    看着这一幕,张一凡不由得脱口而出:“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张一凡看出来了,这队伍并不是排在社学那,而是还要过去!

    郑敬学介绍了柳家村社学的情况,柳五介绍了柳家村的情况,这些都和张一凡有关,算是汇报了吧。

    于是,双腿一夹马腹,当即提高马速往柳家村而去。

    房间里就剩下了郑敬学之后,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向张一凡说道:“驸马,社学这边,都已经有章程了,村里富了,也不愁先生来教。您看,我能不能跟着您做事?”

    这是什么情况?

    他身后的朱五见了,却是哈哈大笑道:“驸马,上大牛、二牛家的媒人竟然排了这么长的队伍了,哈哈哈……”

    大牛、二牛跟着张一凡南下,一个负责盐田,一个负责水泥。张一凡回来,他们自然也跟着回来了。

    这时候,官道上的行人很少,张一凡一行人就比较显眼了。一个个骑着高头大马的,明显非富即贵。

    张一凡一见,连忙拦住了他,没敢让他下跪。

    听到这话,柳家村的年轻人,大声喊着不冷。不过柳五等人已经来了,当即大声喊着,把人赶回去。

    毕竟老丈人太能生,子女太多了,都来抢着要,也不知道最终能剩下多少。

    郑敬学不知道玻璃是什么东西,但是他能听出来,张一凡对这个玻璃厂非常重视,甚至都说出了关系子孙后代的事情,因此,他便激动了,连忙说道:“驸马如此信任,我一定做好此事!股份什么的,我都可以不要!”

    可主动说出这种事情,脸皮薄一点的,还真不敢。郑敬学也是犹豫片刻之后,才说出了口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