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个东西,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很玄。以前的时候,张一凡说出来,没几个人信,也就是和张一凡亲近的几个人,了解他的几个人,才会比较相信。 朱元璋听到这里,没好气地说道:“那等医术的人,能有几个?” 张一凡听了,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说道:“回父皇,五弟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我当然是要支持的。” 朱标一听,顿时插嘴说道:“住在球上,那怎么可能,当我们走到别的地方,岂不是会掉下去?” 太子妃那边一直有坚持消毒的措施,军中也都是烧开了水喝,至少这样的措施是有要求了的。此时听到张一凡提起,朱元璋便还是好奇地确认下。 没办法,有业绩在,自然要顺手拿出来用了!要不然,就只能像周王这样苍白地表决心。 周王也被一起逐出皇宫,乐呵呵地跟着张一凡一起离开。经过这么一件事,那叫“姐夫”的声音,是殷勤了好几倍,就好像恨不得让天底下人都知道,张一凡是他姐夫一样。 这个时候,西方的大航海时代都还没开始,那个完成环球航行的麦哲伦更是要等一百年之后才会出生。 此时,听到张一凡的话之后,他心中对这个姐夫的喜欢,那是又上了一层楼。 张一凡跟着补充道:“儿臣前往香山县之前,父皇怕也是没想到会有如今的香山县吧?” 倒是朱元璋,依旧是冷着那张老脸,看到张一凡,直接问道:“这小子不务正业的事情,你知道?” 张一凡听了,便立刻回答道:“儿臣发现,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个肉眼看不清的微观世界。我在想着,如果能解开这个微观世界的面纱,那必然是划时代的,肯定能让五弟名垂青史!” 说完之后,他又转头看向朱镜静道:“你看他,细胳膊细腿,就该好好锻炼,对不对?” 马皇后一听,立刻就来了兴趣,盯着张一凡问道:“怎么说?” 这局面都很明显了,朱元璋本身也是个人精,在他面前,装聋作哑根本是行不通的,还不如干脆承认。 这一下,就听马皇后惊讶地说道:“那我们脚下的地,到底是什么样的?”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他何尝不知道,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就仿佛此时的他,已经要是先贤一般了。 说到这里,张一凡发现朱元璋的神情又舒缓了一分,似乎是想到了什么,觉得这话有道理,他便继续说道:“说句实话,儿臣就对如今的医道感觉很不满意,有太多的病没法治,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痛苦,甚至死去,这都是煎熬。而只要是人,都免不了会生病。如今五弟有这个志气,真能让医道能更进一步,造福所有人的话,儿臣说句不客气的话,后世子孙除了能记住您这位开国皇帝之外,其他皇帝都未必有五弟能让他们更为感激和牢记!” 张一凡听了,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看向朱元璋,微笑着问道:“父皇以为呢?” 既然穿越了,这个荣誉,张一凡不想再给西夷。 张一凡看到朱元璋不说话了,便继续诚恳地说道:“因材施教,培训成才,儿臣以为这才是正途。五弟对医道感兴趣,至少儿臣以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总比那些架鹰遛狗,吃喝玩乐,无所事事的纨绔要好。” 燕王妃见了,笑着说他俩,一个藩王,一个驸马,就没个正形。 听到这话,张一凡可以确认,老丈人是真把他当自己家人的,要不然也不会说这个事情。 没过两天,燕王回京师来过年了,又带着媳妇来窜门。 朱元璋看到他这个样子,有点被气到了,用手指着他们两人说道:“就你们两个,还能折腾出个先贤?” 此时,听到朱元璋的话,张一凡认真地说道:“要是父皇不想派的话,那儿臣赚多了钱,就自己召集一支这样的船队来做这个事情?” 听到这话,朱元璋愣了一愣。 此时,张一凡听了朱元璋的疑惑,便笑着回道:“对,就是这个。儿臣在搞那个玻璃厂,就准备通过玻璃,试着做出能看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回头做成了的话,父皇就可以亲眼瞧瞧了。” 一看到张一凡,朱棣就故意的,把怀里的小胖子递给了媳妇,然后展开双臂大声喊道:“好妹夫,好久不见了啊!” “真这么简单?”马皇后听了,有点诧异地问道,语气间,那是明显有点不信。 张一凡听了,当即笑着说道:“母后,你觉得我们脚下这地是什么样的?都说天圆地方,但是,我以为这是错的!” 朱元璋听了,有点好奇地问道:“就是你说得那什么病毒,还有那啥,然后要消毒之类的那个?” 于是,他不等朱元璋说完,就直接开口,诚恳地说道:“父皇,我知道,这些我都知道。您为了大明江山,是操碎了心。很多事情,一眼就能看出来您是为了什么才那样做。您要藩王都能领兵打仗,这样大明江山就能稳固,我都能理解。但是,您想过没有,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领兵打仗的。强扭的瓜不甜,不适合带兵打仗的,您硬要他去带兵打仗,这可能么?” 对于这个误会,他能否认么? “要不信的,您看历史上有那么多的皇帝,您能记住几个皇帝?但是医道呢,华佗、张仲景等等,却是世人所牢记的!” 马皇后看着一家人又和和睦睦的,心情很好,看着张一凡感慨道:“一凡,你懂得还真多,这怎么做到的?” 在外廷,那是要见礼的。但是,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朱元璋更喜欢像个家的感觉,不喜欢外廷那些。 朱元璋已经下了逐客令,张一凡也不想多待,便会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