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突发事件-《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结果一听张一凡说了情况之后,顿时就怒了,当即对张一凡说道:“这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谁给他的胆子,竟然敢在天子脚下如此肆意妄为?”

    这天,他正在自个府里喝茶赏雪,就见他儿子李琪过来了,对他说道:“爹,倭国使者又来了,要不,见见吧?”

    可这个驸马,却是差点要了他的命!

    他马上就想起他出门前听到的只言片语,便发狠道:“他娘的,我爹弄不死你,等着瞧!”

    胡惟庸看出他儿子是又要出门,不过这个时候,他都懒得管,连忙往书房那边过去,他准备整理奏章上书。

    等到年后,还要继续登记,对应的户籍也要改。在完成这两项准备工作之后,才能实施粮田归公分配法。

    胡惟庸怕是万万想不到,当初他想让张一凡陷入应天府府尹的陷阱,让张一凡去和京师的达官贵人做对,结果张一凡没踩这个坑。可粘到了坑边,第一个对付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

    这时候的马车,显然没有后世汽车的速度,要不然,估计后果会非常严重。

    李善长一听这话,目光从窗户外收了回来,看向自己的儿子,冷了脸问道:“是不是收了什么好处了?”

    朱五听到,立刻抽箭搭弓,几乎是瞬息之间,便一箭射了出去,不亏是当初燕王的护卫,军中的悍卒。

    以前玩飞驰马车的时候,不是没遇到过达官贵人,但是知道是他之后,也都不敢和他计较。

    ……………………

    胡惟庸看着过来拜年的侄女婿李佑出了后院大堂,自己坐着没动,还在想着李佑刚才和他说得那些话。

    这,算是一场惨烈的车祸了!

    然而,路边惊魂未定的行人见了,却是一个个露出了幸灾乐祸的表情。甚至还有一些人,偷偷地往地上吐吐沫,骂一声“活该”。

    李善长没理他,应该是继续在想着自己的事情。

    他是韩国公爵位,官职是太师,正在做全民教化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字典的编撰和简化汉字的活。

    张一凡本来就生气,一听这话,便冷着脸,对那军官喝道:“把他们都押去应天府衙,如实禀告,告诉那边,本侯要一个结果!”

    张一凡顿时就有点急了,自己媳妇怀孕着呢,受不得惊吓,于是,立刻钻出来马车看情况。

    如今的大明朝,有两个驸马了,但是,又是驸马又是侯爷的,那就只有一个,更不用说,是和临安公主在一起的。

    李琪一听,却是没走,又劝李善长道:“爹,人家倭国使者也不容易,都来五六次了,您每次都拒绝,这也不是待客之道是不是?”

    张一凡要是接下了应天府府尹的官,那年前年后就得为这个事情忙,并且绝对是很忙的那种。

    终于,在过年的时候,下雪了。

    那几辆马车的速度很快,并且看不到车夫要减速的意思,吓得那些路人都抱头鼠窜,狼狈躲避。

    说完之后,顿了顿又道:“这倭人还不是想和我们大明建交,可当初陛下想和他们建交的时候,他们杀我们大明使者干什么?而且他们又不是倭国的正统,所以陛下才晾着他们。还有,他们还没事去招惹驸马,又引得驸马对着他们倭国一顿喷,更是恶了陛下……”

    在年前最后时候,应天府的土地丈量已经重新完成,但人口登记却是没完成。实在是应天府挤了太多人了,并且达官贵人全都在,也是个麻烦事。

    太师这是什么意思?

    胡惟庸皱着眉头想着,有一点,他是很肯定的。李善长很小心眼,睚眦必报。那驸马那么羞辱了李家,没道理会这么捧着他,肯定是藏着什么坏心思。

    “爹,要搞死谁啊?”胡惟庸的儿子胡士吉刚好听到,本来都要出门的,就转回来好奇地问道,“柳家村的小子,那个驸马?”

    那军官听了,转头看看宰相儿子,回过头来,大声回道:“遵命!”

    不过就算这样,能看到驾车的马车夫也是起不来了,躺在地上哼唧。而从马车里面滚出来的人,倒是一瘸一拐地站起来。

    胡惟庸想着想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之后,忽然兴奋地一拍桌子,当即大声喝道:“好家伙,这个好招啊,一个搞不好,就能置柳家村那小子于死地,真是漂亮的计策!”

    于是,张一凡想也不想,立刻大声喝道:“愣着干嘛,射杀了领头的马!”

    说到这里,李善长忽然停住不说了。

    “是啊,我手下的水师远比倭寇要精锐,更是难挡!”朱棣说到这里,忽然眼睛一亮道,“辽东可以,对不对,打辽东的鞑子,我想那登陆都可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登陆之后的粮草物资问题。”

    “不见!”李善长听了,断然拒绝道。

    张一凡一听,就乐了,让你想想?行啊,那你多想想,反正明年就在家陪老婆生孩子,朱棣再折腾,也和他无关。

    一听这话,这军官顿时便知道坏了,立刻跪下。

    胡惟庸一听,脸色一沉喝道:“没你的事,不要多问!”

    这也就是说,李善长是不可能见着那驸马好的。既然如此,他这个提议上,很显然也有阴招。

    驸马府这边,张一凡带着朱镜静出门,去给亲戚拜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