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听到这里,脸上已经出现了一丝笑容,点点头说道:“一凡这话说得有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土司不可怕,只要影响西南民心,则西南的蒙元和土司都不足为惧!” 有点类似大明西南,大明要征讨辽东的蒙元残余,就想拉拢高丽,这也是为什么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最终放还了高丽使者的原因。 这个思路,是他们没有想到过的。一时之间,所有人都按照张一凡所提得这个思路想着这个事情,没人说话。 谁也没想到,大驸马的这个针对土司的计策,不是说如何运用军力打击土司军队,而是从政治上去瓦解土司内部。 邓愈一听,有些好奇,作为带兵名将,更是想要知道,连他都觉得不好打的战事,大驸马会有什么好的办法? 于是,他便立刻追问道:“敢问大驸马,用何等正确的策略,那些土司便会变为土鸡瓦狗?” 如今张一凡穿越到了大明建国之初,并且他已经有足够的话语权对大明政策做出影响,遇到这个土司政策,又怎么可能不竭力反对! 对于朱元璋在意什么,张一凡一清二楚。因此,他劝导的理由,直接切中朱元璋的要害,就是会影响大明王朝的存亡,老丈人同学,你还会不在乎么? 果然,朱元璋一听他的话,顿时就陷入了沉思,很显然,他之前并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这个事情。 他这话的言外之意,其实是告诉张一凡,打仗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说灭了谁就能灭了谁。那些土司,不好对付的。 如上种种一切,别人不知道,张一凡却是清楚的,因为大明初期这个土司政策,不知道为后世留下了多少祸害,改土归流更是不知道伤了多少脑筋。 对于各族,只要能为大明效力的,就不会计较其出身。比如,蒙古始终是大明的最重要敌人,但是原本番禺县的县令道同,不就是蒙古人;还有永乐大帝的京营中,也有一支全是蒙古人组成的军队。 不过,高丽脚踩两只船,还同时向明朝朝贡,并请谥请封,但朱元璋得悉恭愍王遇弑及明使被杀后,对高丽怀疑更甚,扣押使节,不予册封。 此时,在御前议论这些事情的时候,李善长就趁着张一凡在,又把这个事情给提出来了。 要知道,胡大海是他最有名的手下大将之一,并且还举荐了刘伯温等人,是朱元璋非常重视的手下。 他就记得,这个高丽过几年之后,头铁竟然敢进攻大明铁岭卫,还只有五万军队左右,结果半路就反了,直接跑回去改朝换代,朝鲜代替了高丽。 但是在这个位面上,蒙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并未在他三十九岁时死掉,大明朝这边,也因为倭国事情上,因为杀大明使者的事情,被张一凡一顿喷,影响到了高丽这边,也同样杀大明使者,因此,朱元璋还不理睬高丽那边。 其实,还不是,南明永历皇帝之后,其实还有宗室继续竖着大明旗帜坚持在西南,但是最终,也是被当地土司给祸害没了的。 张一凡见他们一个个都在思考的样子,便继续说道:“之所以忌惮土司,还不是因为他手下有人。而那些农奴绝对是土司领地内人数占绝大多数的。只要剥夺了土司的财富,分一些给他们,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会拒绝自己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朝廷已经决定推广粮田归公分配法,那朝廷打下了土司领地,自然也是要实施粮田归公分配法,提前告诉他们,让他们相信,朝廷确实会怎么做,他们还会不归顺么?” 不过对他而言,本也是在意料中事。 张一凡听了,呵呵一笑道:“这我知道,所以我说了,只有采取正确的策略,那些土司才是土鸡瓦狗而已!” 只听张一凡没有直面他的问题,转头看向朱元璋,然后认真地说道:“父皇,儿臣听闻,西南土司辖地,其实多是农奴制,不但没有自己的粮田,而且被土司奴役,日子过得极苦。既然如此,朝廷不是正在实施粮田归公分配法么?只要朝廷对于土司辖地的百姓一视同仁,承诺归于朝廷之后他们一样能分到粮田,过上比以前更好的日子。那他们还会跟着土司对抗朝廷么?”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洪武十一年的时候,北元皇帝爱猷识理达腊(昭宗)去世,大明也放还了高丽被扣使节,高丽便恢复使用洪武年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