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元璋听了,说出了他的盘算道:“如今老四那边,正在打造新式火枪和火炮,为此,前些天的时候,我派了一批兵仗局的熟练工匠过去,以便北平那边能多造些新式火枪和火炮出来。然后他们以现有兵力,早日打败纳哈出,那一凡就可以回京师了。” 朱元璋:“……” 一些将士晕船,如果采取措施之后一直没有改善的,那就换人。 “不是!”张一凡听了,摇头说道,“还是圈养,要修豕舍,你想让我试试。” 瞎扯了一会,张一凡恢复了正经,对朱棣说道:“我打算养豕,你给你岳父去信,送一批水泥过来。” 朱棣听了,也不再追问,就立刻派人,去徐达那边挪一部分水泥到天津。 天津这边,在洪武年间其实还不叫天津,叫海津镇,是元朝时期漕运粮食的转运中心。不过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事,这里早就破落不堪。 北平这边的布政使,不得不登门拜访,询问张一凡的意见,看要不要在这里奏请皇帝设县。 对此,张一凡直接就回答道:“四哥,我可没有说谎。在我眼里,要胜过孔孟先贤,才是我的目标。你信不信,几千年之后,世人都还记得我,但是,不一定还能记得你这个亲王。甚至不要说亲王了,就是皇帝也没有我有名。伱说,厉害不厉害?” 朱棣:“……” 张一凡一听这话,一拍胸脯道:“我这是为大明朝培养人才,回头我的学生,你要不要?” 朱棣一听,立刻露出笑容道:“要要要,千古大圣人的学生,当然要了!” 看到张一凡还想继续说话,回过神来的朱棣连忙摇手说道:“得得得,你志向远大,我不劝了,爱咋咋了吧!” 虽然已经到了洪武十四年,可因为北方是前线,因此海津镇也一直没有重新恢复战乱之前。 张一凡听到朱棣的话,便确认道:“该不会是你给你岳父说的吧,是你急着想开战,所以你岳父衡量之后才同意的?” 最后,朱元璋补上自己的意见道:“儿臣看着一凡的这些册子,该是和做官无关,如果只有男子才能惨叫考试,似乎也说不过去。大妹说,她可以带一群女学生北上,也正好可以和一凡团聚。” 朱标听了,立刻追问道:“那以父皇之见,要打败纳哈出,还需要多久时间?” 朱元璋听到这话,想了下之后,才缓缓地说道:“他们目前正在为海州卫之战准备,估计至少要半年。此战之后,纳哈出吃大亏,必然会人心惶惶,也会避免和我们交战。到时候,我再看辽东那边的具体情况,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只要再重创一次纳哈出,随后辅以攻心之策,辽东可定。这么算下来,至少还要一年半载以上,甚至可能还要两三年时间。” 张一凡听了,倒是没有隐瞒朱棣,如实说道:“我只不过是想走捷径而已!你想,人人都想要丹书铁券吧?我不要,是不是会最大可能的引发别人的关注,为啥不要?他们就会打听,会好奇,对不对?”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说道:“回来之后,我打算让他当宗人令,重点培养你那几个还未成年的弟弟。只要我们朱家多出人才,那这个江山就稳如泰山了!” 北平,张一凡这边,听说他拒绝了丹书铁券的赏赐之后,朱棣还来找过他,想给他做思想工作。 朱标听了,想想也是有道理,便退下了。 朱元璋听了,想了下后点点头说道:“那行吧,我再下旨沿途官府务必全力接待,这样不至于让他们母子俩受罪!” 朱棣听了,顿时兴奋起来,要是手下将士天天有豕肉吃,那战斗力绝对会变得非常强,他当即追问道:“是和养羊一样,放豕么?” 张一凡:“……” 只听朱棣有些兴奋地对张一凡说道:“父皇派来的工匠加入打造新式火枪和火炮之后,我们已经拥有一千支新式火枪,三十门大小不一的速射炮。对了,父皇给速射炮赐名为神速大炮。我岳父以为,可以一战了!” 而张一凡这边,养豕场也已经修建完成。大概就是按照他看过的后世养殖场的模式修建,主要一个,还是注意豕群之间的隔离,卫生等等,更多的他也不知道,只能靠摸索了。 结果,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过了三天之后,朱标又跑来了。 朱标听到这里,便建议道:“那还是让大妹北上吧,一周岁之后路上慢慢走,该是没事的。” 朱棣这边,早就选拔出了五万军队,其中将近一万骑军,四万步军,当然,步军中包括车营,正在天津港口训练。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带着期待又道:“要不,把你的那身学问教教我儿子吧?这可是自家人,总没问题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