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全功-《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想着这个,他的眼睛顿时一亮道:“这是个好主意,我们可以借口说明军和女真人在后方骚扰,非大军回去不足以运粮。如此一来,蒙古人又不可能给粮草,那就只能让我们回去了!”

    说着,他又是叹了口气说道:“明军的阵法,前所未见,短兵相接时非常厉害。更不用说,他们的火枪火炮,更是厉害到匪夷所思的地步。你没见识过,我是真领教了。我敢断言,蒙元帝国再无可能有从前的辉煌,辽东应该很快就会归明国所有!”

    如果高丽国王跑了,那是最不理想的;如果高丽国王死了,不管是自杀或者战死殉国,也只能是将就。最理想的,就是活捉了高丽国王。

    在明白了他们说什么之后,朱棣不由得更是鄙视这些高丽君臣了。还没有一个女人有胆子,好歹强硬一点,表现下高丽骨气!

    不过高丽君臣没骨气,那就正好方便自己接下来掌控局面。

    明军在开城至少还要待一段时间,高丽君臣都被活捉,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明军的安全。

    相对马云的意气风发,喜气洋洋,他就沉稳多了。这不,他看了一下马云这边的俘虏之后,才快走几步,向朱棣禀告道:“殿下,末将俘虏了高丽的王后等人,还有一些武将,其中有一个,便是高丽名将崔莹。”

    只是很可惜,高丽军队大部分都是步军,不可能在蒙古人反应过来之前就撤回国内的。

    就在他乐呵的时候,就见手下大将马云领着一队兵,押着一大伙人过来了。

    李成桂听了,叹了口气,然后摇头说道:“还是明军的强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好些人都是听不懂朱棣的话,但是看朱棣的神态就知道他在发怒,顿时一个个人都吓得哆嗦,以为就要开杀他们了。

    第一,要求高丽国王立刻下旨,开城内外所有高丽军卒向明军投降,不得有任何抵抗。高丽官员,协助明军接管开城。

    顿了顿之后,朱棣的语气更是严厉了一分喝道:“伱们高丽杀我大明使者不说,还出兵协助鞑子攻打我辽东的大明军队。既然要当我大明之敌,不诛之留着过年么?”

    本来的话,朱棣的计划是攻下开城之后,就依旧是水路撤回辽东的。

    但是,在高丽国内,确实是名将。叶旺最熟悉高丽国事,因此就给崔莹按了个名将的头衔,好歹让俘虏身份不太掉价。

    说到这里,他皱着眉头又补充说道:“我们不是没有和明军打过交道,这几天我都在想这事。以前的明军,虽然也厉害,但是至少还在我们预估的范围内。可这一战……”

    其实,朱棣看他们的表情,大概也能猜出来,无非是在推卸责任而已。

    想着这些,朱棣转头看向被马云押过来的那些俘虏。看清楚之后,不由得眉头一皱。

    到了这时候,朱棣终于松了口气,回想下,就他视线范围之内,似乎自己的手下,伤亡也很小,因为就没什么像样的抵抗。

    反正,攻打辽阳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就是蒙古人再逼,那都是不可能的。连野战都没能打赢明军,又怎么可能在攻城战中赢明军!

    他所押过来的这些俘虏,女的占了大多数。这些人相对于马云的那些俘虏,虽然都有惶恐不安,却似乎没有那么恐惧。

    他们说得话,都是汉语,不过带着浓重的高丽音,让朱棣硬是回味了好一会之后才算理解他们在说什么。

    曹敏修虽然是后面领兵赶来的,但是他也在军中听说了战况,因此,对于李成桂的这种涨他人士气的话,并没有什么反驳的意思,只是问李成桂道:“明军如此强大,辽东局势的突变,肯定会影响朝中大局,亲元派怕是要头疼了。”

    辽东这边,高丽的李成桂和曹敏修已经汇合,兵力达到四万五千多人。依旧在辽阳城外,和蒙古军队一起,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

    曹敏修自然知道这个困难,此时听到李成桂想用粮食为借口,要么蒙古人提供粮草,继续保持现状;要么蒙古人就得答应,让大军回高丽补充粮草?

    至于李仁任和崔莹等亲元派,自然是镣铐加身,先关了起来。其他人,包括高丽国王在内,则先软禁,待遇上要好一点。

    这个时候,天色已经接近黄昏。开城内的战事已经结束,城头上下,到处都是警戒和巡逻的明军将士,以及押解俘虏集中看押的队伍。

    结果没想到,还真得是活捉了高丽国王,这份大功,那就是份量十足的了!

    这次的千里奔袭,攻破高丽都城是非常大的一份功劳。而在这份功劳中,能不能活捉高丽国王,更是重中之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