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意想不到-《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3/3)页

    在这个位面上,虽然这次的战事,明军这边的兵力规模并不大,没有达到另外一个位面的二十万大军,可是,沈阳之战,来去自如所表现出来的战力,却依旧是震撼了这两个元将,同样生出了归顺大明的意思。

    如果不听明军的话,这个后果他们还真承担不起。

    于是,李成桂也不墨迹,立刻商量了个方案,然后趁着傍晚时分,他便陪着传旨信使往辽阳城而去。

    曹敏修一听,当即附和道:“没错,要是让辽阳明军把我们过去的人杀了,那谁愿意去?”

    最终,李成桂没有发现任何记号之类的,直接把信纸展开了。

    但他拿到那封密码信之后,便立刻明白,这绝对是燕王的信无疑。

    李成桂听了,有些无奈。没办法,这里做主的不是他,只能听从了。

    几个人面面相觑了一会,李成桂最终叹了口气说道:“难怪这份信不用封口,也不用担心我们伪造。看来明军行事,真得是非常周全啊!”

    但是,徐达听了,却是摆摆手说道:“不用,叫他们过来,就是要让你们见见!”

    “没错!”传旨信使听了,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了一封书信。

    这些天来,天天看着城外的敌人赖在哪里,根本没有攻打的可能,而徐达又不让明军进攻,就有些无聊。蓝玉的脑子中,就经常在想燕王那边的情况。

    然后,他看看传旨信使,又看看李成桂,苦笑着说道:“都想着派我们到辽东来渔翁得利,结果家却被明军给偷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于是,他便立刻吩咐,快马急送海州,把密信交给大驸马。

    徐达抽出信纸一看,密信抬头第一个数字是1,这个数字代表收件人,北方这边约定的,1就是张一凡,而燕王朱棣自己,代号是0。

    结果没想到,真得被张一凡说中,朱棣立下了大功!

    振奋之余,徐达当即吩咐身前站着的亲卫道:“去,把那几个蒙古人叫过来!”

    不一会之后,就有两个蒙古人被带进了大堂。李成桂不认识他们,但是,那两个蒙古人一看到李成桂,却是都愣了下。

    对此,李成桂一点都不意外,也不拒绝,更没犹豫,直接接过了那封信,然后当着他们的面,小心翼翼地去取里面的信纸。

    因为朱棣领兵从海路偷袭高丽的事情,是要高度保密,也就蓝玉知道而已。

    只是这个时候,他们两人还想在归顺大明的谈判中获得更多一点的好处。

    李成桂见了,很是好奇道:“辽阳明军能相信?万一是我们伪造的,就是想偷城怎么办?又或者,这信被我们调包,修改了内容怎么办?开城的明军就这么放心?”

    徐达看了,虽然心中有些急,不知道燕王的信中到底要说什么,可他也没办法,没法翻译出信中内容的。因为他们几个的密码本虽然是一样的,但是加密解密的方式却是不同。

    因此,蓝玉一听底下人的禀告,顿时大喜。

    李成桂一听,顿时有点目瞪口呆。他是万万没想到,蒙古人竟然都想归顺大明这边了。

    他显然是看到李成桂并没有站在首位,以为李成桂化名冒险过来探听明军动静的。

    而蒙古人这边,他们表示,之前明军的要求,他们立刻回去禀告,肯定不会讨价还价。

    于是,他便立刻下令放下吊篮,把几个高丽人都吊了上去。

    之前的时候,虽然张一凡有给他解释,说朱棣那边的行动,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徐达始终是有些担心的。这种千里突袭一个国家的都城,可是前所未有之事。

    李成桂这边表示,高丽军队随时听从明军的军令,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只要稍微聪明一点,都知道辽东这边的局面,算是大局已定,负隅顽抗肯定没有好下场。

    随后,两拨人连夜吊下城墙,各自回营。

    第二天上午,海州那边的快马,也带回了大驸马的回信。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