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科普-《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张一凡听了,当即哈哈一笑道:“父皇,大哥,你们平日里应该也看到过天上的星星吧,那些其实也是非常大的,和我们地球同样存在万有引力,我们地球如今所在的位置,就是因为各种万有引力之下保持住平衡的结果。对了月亮其实也是,它该是围绕我们地球转的,类似我们围绕太阳转一样。”

    于是,张一凡便对朱标说道:“水壶烧水,大哥该是知道的吧?水烧之后会转化为气上升,从而想要顶开壶盖……”

    这不,他在听了张一凡的一凡言辞之后,并没有马上发怒,而是脸色有些不好看,但是在沉思。

    只听张一凡对他们说道:“战国时期魏国的西门豹,就有破解河伯娶妻,开凿十二条渠道治理地方的事实。他就很清楚地认识到,干旱下雨与否,就和什么河伯神仙无关,须得自己动手,才能人定胜天,解决实际存在的事情。”

    他说到这里时,朱元璋忽然插话问道:“那这个冷热又怎么说?只是和太阳有关?”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向他,认真点头说道:“没错,是太阳提供了温度。父皇应该还记得儿臣之前认为的,我们脚下这个,其实是圆球吧?父皇可以想象一下,太阳照过来的话,圆的中心离太阳最近,上下两头离太阳最远。因此,按照这个说法,儿臣敢断定,球的中间位置该是最热的地方,而后,球的两头,就是最冷的地方。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南方更热,越北方更冷的原因。”

    这些说话,都是朱元璋平日里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解释。对于这种未知新鲜的知识,人都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想要了解,朱元璋也不例外。

    但是,朱元璋显然是个有脑子的人,他会思考的。

    对于会不会下雨这些,到底怎么回事,至少在这个时代,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回事的。

    如今也亏了老四和这个大女婿,以非常小的代价,短时间内就解决了辽东蒙元和高丽。朱元璋已经有决定,可以征集辽东和高丽的战马,从而让大明朝的骑军兵力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至少在他在位期间,还能形成对蒙元残余的绝对优势,从而进行打击。

    但是,朱元璋担心的,就不是他在位时候!

    如今,按照张一凡的说法,只要新学发展下去,大明朝的国力强大,蒙元就再也没有机会问鼎中原。对于这说法,他就非常有兴趣。

    张一凡听了,转头看向他,摇摇头说道:“有没有鬼神,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很多神话传说中的东西,比如行云布雨之类的,其实都是自然现象,就是客观存在的。格物而知之,知晓原理便知道这个和鬼神无关。”

    张一凡知道他们需要消化自己的说法,就等了一会,然后才看着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今日所说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通过观察和推论就能得到的结论。就算儿臣今日不说,将来也肯定有人会发现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而得到儿臣所说得这些结论。”

    “等以后我要是死了,至少我是不想这样的,尸体火化,抛洒大江大河便是。要为世人记住,那就传道授业解惑,后世人自然是会记住我的。青史留名,足矣!”

    张一凡的这种想法,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点超前了。哪怕到了后世,还是有很多人想找一块非常好的墓穴葬了。火化的普及,也是遇到过很多障碍的。

    “儿臣的这门新学,就是总结事物的客观规律并为我们人所用。还有,怎么去发现总结事物的客观规律的方法。如果让越来越多的大明人都掌握,那我们大明的国力便会突飞猛进,就再也不是草原上的那些蛮夷所能企及,会一劳永逸地解决蛮夷之祸患!”

    此时,听到张一凡还是用这个烧水壶的事情来举例,他们俩都是有点好奇,不知道怎么联系到这了,但是还是点头回应,聚精会神地听着解释。

    “好!”朱标听了,有些兴奋,当即点头回应道。

    张一凡这边,想也不想,顺口就回答道:“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就是说,任何物体之间,都有引力。这个引力,应该是和重量有关系。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天上的东西为什么会往地下掉,而不是往天上掉?就是因为我们脚下的地球重量最大,所以地球给得引力最大,就只会掉地上来了。”

    这里用质量来描述才是准确的,但是,他说得对象是朱元璋和朱标,就没必要分清质量和重量了。

    张一凡听了,看了一眼被这话题吸引的朱元璋,然后重新看向朱标说道:“那我说出来,你看说得对不对?”

    朱标这是第一次听说,顿时非常惊讶道:“那阴天呢?就是天上布满了要下而没有到下雨程度的水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