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这真是绝了!-《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数一数,这些车厢竟然多达十节之多。有心人一估计,如果每个车厢里都能坐满人的话,估计能有个五百人左右。

    有了实用的蒸汽机,大明朝的矿场能挖得更深,出货更快,运输更多,毫无疑问,煤炭产量,钢铁产量等等都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随着一股白烟喷出,火车动了下,然后以蜗牛的速度向乌龟速度提升,再是兔子的速度……

    可这个运力就摆在这里,所有人都能明白,修建这么一条路在一些繁忙的地段有多必要!

    在万众瞩目之下,张一凡到朱元璋和马皇后面前,笑着向他们邀请道:“这便是蒸汽火车了,儿臣邀请父皇、母后,还有弟弟妹妹们,乘坐我们大明第一辆蒸汽火车,感觉下这种蒸汽火车如何!”

    在他的身边,是临安公主朱镜静抱着儿子跟着,显然也是要一起坐的。

    最终,张一凡看着一脸震惊的朱元璋和朱标说道:“父皇,大哥,我们提前认识到这些,并且针对这些情况做出适当的布局,就能让大明朝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阵痛,尽量享受工业化带来的好处,才能让大明朝强于世界各国,成为真正的万邦之主!”

    到了最后,所有文武官员都坐了之后,就往每个车厢上都堆一袋袋的粮食,用实际表现让国子监内的人看到,这个蒸汽火车是怎么样的大力士!

    要说一开始的时候,只有在第一节车厢的朱元璋等人才知道蒸汽火车的运力数据,可如今,所有人都能看到,蒸汽火车不但比马车要运很多倍的东西不说,关键还不慢。

    想当年,他刚登基为帝的时候,也有幻想过天朝上邦的梦,但是被倭国和高丽左右各一个耳光打醒,甚至连交趾都能让他受气,从而打醒了他的天朝上邦梦,老老实实地就只惦记老对手蒙元残余,弄死蒙元再说。

    这一下,他们就惊讶了。这个车子真能拉动的话,当然,皇帝都来了,肯定是能拉动的。换句话说,这得顶多少辆马车了啊?

    火车头用的蒸汽机才有多少需求?各行各业中的蒸汽机需求那才是大头,那才是推动大明朝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根本所在。

    而如今,张一凡打造这个,都还没达到“旅行者号”的水平,可以说时间匆忙,还很不完美。

    张一凡听了,当即便回答道:“父皇,其实速度最高还可以提升三倍,而且还能拉更多人,如果换成货物的话,至少能拉七八万斤的货!”

    一听这话,朱元璋当时就震惊了,难得诧异地看向张一凡确认道:“这么多?”

    于是,随着这次国子监观光的结束,蒸汽机是否会引发大明朝天翻地覆变化的观点,就再也没有疑问了。有关蒸汽机厂的股份期待,也到了从未有过的一个高度。

    唯一的缺点,就是要修一条自己专用的路,并且费用不少。

    张一凡搞出来的这个火车,其实是宽轨火车,而不是原本历史上英国人由马拉轨道车发展而来的窄轨火车。

    当然,新需求用工的地方也会增加。比如说,矿工需求会大增,因为不管挖多少都能运出去;各类手工业会被集中式的工厂代替,相关的工人会增加。

    如此一来,基本上就有了一个共同认知,那就是这个长条形的车子,绝对比马车要好!

    在朱元璋等第一批乘客,观光游览了一番国子监之后,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让那些没有坐车的,也都上去坐了坐,体验一把坐火车的感觉。

    更不用说,这个火车感觉坐得很舒服,至少比起目前的马车来说,那是更不用说了。所谓的旅途颠簸,指得就是马车。

    再说了,在这个位面上,整个草原和西伯利亚都要纳入大明版图,宽轨也明显更合适不是!

    这时候,朱元璋等人,体验了下宽敞别致的车厢之后,张一凡才下令,火车启动。

    在国子监演示结束之后不久,张一凡就在皇宫里,对大明朝的两代皇帝,朱元璋和朱标同学进行了详细地推理解释,做出了如上的一些叙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