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才两年而已,还不太显示威力,咱觉得,再过几年,北元,察合台汗国,撒马尔罕,倭国,高丽,要么是自己出皇家银行,和我大明建立兑率互相兑换外汇,以此来冲澹我大明银钱的影响力,要么,就得跪着求着我们大明皇家银行入驻,否则,他们这几个国家的经济就得崩溃!” 李景隆长期主管西番贸易,对经济懂一些,此刻闻言大惊。 他略一思索,深感这大明皇家银行着实可怕。 常茂也沉思片刻,他眸子闪烁,低声道:“咱明白了,卫所的将官如今不需要贪墨土地了,因为土地不值钱,但是我大明宝钞值钱,而且这些年和北元还有察合台汗国通商,边境卫所的指挥过过手过路费,那就是一笔天大的银钱,他们如今不需要将目光盯在土地上。” “还有淮西老人们。” 李景隆补充。 “淮西老人们之前都盯着那一亩三分地,各个在江南侵吞军屯田,恨不得家里搞数万顷田,结果大明皇家银行一出,再加上皇私合营商铺一出,又免了商税,淮西那帮勋贵侯爵才发现,经商比种地来钱快的多,如今各个都在合股筹备商队,要么走南海去买木材,进宝石,买粮食,要么走云南四川等地,给蛮民夷民卖香皂肥皂玻璃镜子,从那边买牛羊马猪,倒手回来就是大赚。” “我听闻,如今应天府好些匠造房屋的工头,背后都是勋贵做东,寻了不少退伍老卒,在南京修建房屋,应天府好些新建的房屋,都需要良木,工材,多从安南,缅甸等地运来。” 朱雄英听的咧起了嘴。 南京真是,富贵迷人眼。 因为这两年大明皇家银行存款越来越多,而且老百姓对大明银币,大明宝钞的认可越来越高,皇家银行的信誉也越来越坚挺。 与此同时,大明对周边国家输出各种商品,换来的是经济的飞速发展。 就以南京为例。 如今南京名商大贾层出不穷,处处都有商机。 许多地方都在大修大建,因为大明本身的数百年良木不太多,便从安南,缅甸买。 捎带着,国安司,军情司的手也伸进了这两个地方。 有钱人多,业余娱乐生活也丰富起来。 在南京城,大明日报,是一个十分流行的报纸。 此报,由江阴大儒,施耐庵的亲传弟子,罗贯中主编。 上面除了各地政闻,大明战事等,还有就是市井八卦,各类广告,还有周边国家,哪里有良木,哪里有水稻,哪里有银矿。 因为大明日报还悬赏重金,征集番薯,土豆,玉米的线索。 由此还引发了一股下海经商潮流,许多福建广东商人,跑去吕宋淘金。 至于缅甸等地,如今的大明商贾也越来越多。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军事上也日渐强盛。 云南,四川等地,当地头人享受到了大明银币坚挺的福利,各种叛乱少了许多。 而前往云南等地驻守戍边的前元蒙古兵们,也没有出现前世那种,宁愿叛乱也要回南京,死也要死在南京的事情……他们都盼着每个月去卫所的大明皇家银行,领取一元钱的大明银币,这一元大明银币,可以在蛮民夷民哪里,换来两只羊,好几张羊皮,要是说的通,还能换个婆姨…… 诸如此类的变化,在大明各地上演。 大明周边的北元,察合台,撒马尔罕,高丽,倭国,安南,物产都在被坚挺的大明宝钞掏空,周边国家的有钱人囤积了大明宝钞,而大明的老百姓们得到了这周围几个国家进来的大量物产…… 朱雄英笑道:“此事,早晚会公开,但是如今我爹还未当众宣旨,所以你们暂勿声张。” 李景隆等人点头称是。 外面,周宽又前来报告。 “少主,锦衣卫来报,鲁王殿下在前面岛礁。” “哦?” 朱雄英眼睛一亮。 …… 见得朱雄英,朱檀的心情才算是好了些。 他拉着朱雄英道:“雄英你看,这便是我做饭的地方,这里叫做狗爬礁,我们一共有六十名战友,还有三条狗,五十几只兔子,一个蘑孤房种蘑孤,一个大水窖。” 年长两岁的朱檀,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少年了。 曾经的他,年少轻狂,处处都喜欢攀比。 如今的他,在青春洋溢中,多了一丝沉稳,而此刻,刚刚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他,转而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悲伤。 “这是我做的饭,面鱼儿,我们还能吃炊饼和油旋儿,不过吃不多,每隔一个月,就有船来送炒面,你看你看,我们还经常自己钓海鱼……” 朱檀越是这样,朱雄英越是能感觉到,自己这十叔心里有事。 他轻轻叹了口气。 “十叔……你是不是有朋友,战死了?” 朱雄英犹豫了一下,还是抿着嘴问道。 “那是战友!” 朱檀怒道。 他咬着牙,眼神悲愤,似乎意识到自己这般吼叫有些过。 朱檀扭过头去,低垂着头哽咽道:“他可喜欢我做的饭了,还给我写诗。” 朱雄英轻轻拍了拍他肩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