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郑和轻轻贴过来,低声道:“少主,不然郑和……” 朱雄英摇摇头。 “你之前一日三餐,所食几何?” 郑和低垂下头,抿嘴说道:“奴从未为衣食所忧……” “少主,要不和去买些面来,这老妇的寿材,岂能……” “别。” 朱雄英摆摆手。 “若是我们这么做了,这郭老秀才一家,在此地一辈子抬不起头来。” …… 这顿饭乃是山西特色扯面。 朱雄英将那垂髫少儿郭大头的妹妹抱在怀里一起吃,因着面不够,面里还加了一些榆树叶子,还有晒干的槐花儿,黄花菜,十分香甜。 “郭老先生,如今你们的生活,比起元朝如何……” 朱标吃着这扯面,还是忍不住问道。 郭老先生叹气道:“好,也不好。” “就说这里甲制度,编撰黄策,若不是洪武皇帝,咱许多老百姓是没有田地耕种的,还得给蒙古老爷们做牛做马。” “还有县学,府学,给忠烈子弟学上,这都是好政策啊。” “只是,在北地边关均田,便宜了不少勋贵军侯呀,大官人。” “俄们山西百姓,本就贫民众多,移民无可厚非,可是山西有些军头千户,强买强卖,硬生生造出许多流民移民来……” 朱标闻言皱了皱眉,咬牙大怒。 砰! 他将手中碗筷重重一放,几块儿扯面荡漾掉出。 朱雄英见状,也不顾那面块儿落在地上粘了灰尘,将扯面捡了起来,擦拭了一下,毫不在乎地丢入嘴中含笑咀嚼着:“爹,可别激动,这白面儿难得。” 他举起一块儿面块儿递给朱标,认真道:“此面甘甜可口,你尝。” 朱雄英又对那郭老丈笑道:“郭里长,你放心,你这孙儿郭大头,我爹帮他引荐入西安府学,不成问题。” 朱标伸手接过那沾染了些泥土的面块儿放入嘴中, 眯眼咀嚼起来,认真吞下,对郭老丈笑道:“此面的确好吃。” 朱标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拿起碗筷来,将那碗面,唏哩呼噜全部吃完。 朱标吃完后,面色郑重站起身来,对郭里长重重行了一礼,这郭秀才也手持鸠杖回礼。 众人吃完告辞后。 蒋瓛率一队锦衣卫,亲自捧着一只朱标用的端砚前来,以黄布锦盒包裹,赠与那郭老秀才。 “郭里长,此物乃大明洪武天子敕封皇太子朱标御用之物。” “啊!?” 郭老秀才和一家老小慌忙跪地谢恩,他谢过之后,颤颤巍巍地瞪大眼睛,对蒋瓛问道:“官爷,先前在老丈家吃面的是?” 蒋瓛笑道:“吃面者大明太子朱标,俯身拾遗者,大明皇长孙朱雄英是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