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作坊扩建就要招人,本村的不够外村的来凑,来到穆家作坊就要签订保密协议,还要遵守规章制度。 作坊会按时发放工钱,有郎中按手印的病假条可以请病假,病假会发补贴,大病的会一次性发大额补贴;事假没有工钱;每年有带薪年假十天;在作坊里发生意外作坊会根据责任进行赔偿;迟到早退会罚款;另外还有全勤奖。 详见附件。 家里的被褥都留着,过年的时候还要回来住的,衣服什么的都带去县城,厨房留着,作坊里的人要吃饭。 为了感谢大家对穆家的支持,穆黑鸭和穆家门口的豆腐摊,连续三天买一送一,这下又热闹了! 凌阳镇的人以穆黑鸭为豪,听说他们不仅在县城开了分店,还在周边十几个县城里开了分店,将凌阳镇的名气打了出去。 村里的人更是赞叹不已,谁能想到,两年前还在半山腰处窝着的穆家会走这么远。 除了穆黑鸭,他们和夏老板合开的豆腐坊生意天天火爆,各种各样的豆制品层出不穷,最近豆腐坊又推出了新品,叫做酱油。 酱油是用大坛子装出来卖的,每个坛子上都贴上了红纸,上面写的是“凌阳承记酱油”。 酱油四文钱一大勺,炒菜的时候放一点,味道特别鲜美,一勺够吃很久。 以后沈云兮推出米醋的时候,也会加上“凌阳”二字,让整个夏国的百姓说起酱油和醋,就会想到凌阳。 这里是她穿越过来首次到的地方,也是她发家致富的第一站,对于青木村,对于凌阳镇,她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穆家人前往县城的那天,很多人都来送行,黄婶摸了摸眼泪,她都是一个有孙子的人了,是沈云兮给了她机会,给她一份工作,给她高额的工钱,现在还重用她。 村长一家特别的感谢沈云兮,豆芽菜越卖越火,每天的进账早就超出了沈云兮当时的预算。 杨婶一家不用说,两个孩子跟在沈云兮后面去县城发展,他们恨不得对沈云兮肝脑涂地。 杨婶决定和娘家断亲,这样的娘家不要也罢! 沈三福一家也来了,沈振辉去了穆家作坊上工,和其他人一样的待遇,他识些字,黄婶后面会重用他,他不去私塾了,买了几本书在家里看看,不懂的就去问问沈振宇。 沈晴晴越来越亭亭玉立,跟在马氏后面彬彬有礼。 沈振宇没有来,他买了四十亩地,找了佃农,最近天天住在私塾,也不着家。 沈大福不见人影,也没人在乎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