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分地大会的兴奋劲儿持续了整整一夜。 他们家足足有一亩半分地!七百多个平方呢!这在从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爹,娘,咱们这地可真大!” 谢秋芝小声说,声音里带着雀跃,“我算了算,就算起一座宽敞的青砖大瓦房,占去三百平,前后还能剩下四百平的大院子!” “是啊,”李月兰的声音也透着轻松: “前面可以围起来做院子,晒粮食,后面留点地做菜园子,种上时令蔬菜,四周再弄个小花园,栽些好活的花草。对了,老谢,” 她推了推旁边的广福,“从前你不是一直念叨想要个安静喝茶的地儿吗?我看那角落,靠着竹林边,正好可以搭个小茅草亭子,夏天纳凉,秋天赏月,有点意境。” 谢广福闻言笑道:“好!这个好!咱们一步步来,这日子,总算是有个具体的奔头了!”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勾勒着新家的模样,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去。 第二天,整个临时窝棚区就沸腾了起来。 抽到好位置的、急着去划定自家范围的村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收拾家当,准备往新划分的宅基地上搬迁了。 虽然眼下大家依旧囊中羞涩,没有足够的材料建造真正的房屋,短期内还得继续住窝棚,但心境已然不同。 这一次,大家搭建窝棚格外用心。 不再是逃荒路上那种只求遮风避雨的简陋油布棚子,而是尽可能地将窝棚搭得牢固、舒适一些。 砍来的木头做骨架要埋得更深,捆得更结实,有人割回来茅草一层层铺上去,确保不漏雨。 讲究一些的甚至还用泥巴糊了墙,留出小小的窗口。 毕竟,谁也不知道要在窝棚里住多久,但这里,是属于自己的家了!能睡在自家的土地上,连夜晚蚊虫的叮咬,似乎都没那么烦躁。 谢秋芝也早早起来,跟着李月兰将寥寥无几的家当—仔细捆好,放到那辆陪伴他们一路逃荒的板车上。 谢锋在前头拉,谢秋芝和李月兰在后面推,向他们家那片位于宅基地边缘、紧邻竹林的广阔宅基地走去。 路上遇到同样在挪窝的村民,互相打着招呼,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锋小子,这就搬过去啦?” “是啊,叔,早点安顿下来。” “你们家地大,好好规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