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宋版书-《旧书大亨》
第(2/3)页
不过刘教授的精气神很好,尤其看到这三套宋版书,心情就更加激动。要知道,很多藏家一辈子也不一定能够见到一本,可是林逸一出手就是三套。
现在林逸请他帮忙来给大家普及“宋版书”的知识,他觉得自己当仁不让,也责无旁贷,必须要让大家都懂得,什么是宋版书,宋版书为何如此珍贵!
刘玉教授站起来,颇有学者风范地深深地给大家鞠躬,然后说道:“宋版书为何如此珍贵,魅力所在?简单来说,只有四点:年代久远、接近真实;印刷精湛,刻写认真;用纸精良,纸寿千年;传世稀少,极不易的;书体精妙,字大如钱。”
众人深表赞同,毕竟大家都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藏家,对于宋版书的知识还是了解一点的。
见大家欣然点头,刘玉教授觉得很受用,以前他只是给一些毛头小子上课,讲授这方面的古籍知识,可是现在面对一大群行家,那种荣耀是难以诉说的。
想到这里,刘教授就觉得,自己必须要拿出一些“干货”来,在这里露露脸,让大家知道他专家教授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
“众所周知,明代张应文在《清秘藏》中说:藏书者贵宋刻,大都肥瘦有则;佳者绝有欧柳笔法。纸质莹洁,墨色清纯,为可爱耳。
高濂在其《遵生八笺》中说:宋人之书,纸坚刻软,字画如写……用墨稀薄,开卷一种书香,自生异味。又说:宋版书刻,以活衬竹纸为佳,而蚕茧纸、鹄白纸,藤纸固美,而所遗不广,若喖背宋书,则不佳矣。
清代孙从添在《藏书纪要》中说:南北宋刻本,纸质罗纹不同。字画刻手古劲而雅。墨色香淡,纸色苍润,展卷便有惊人之处。所谓墨香纸润,秀雅古劲,宋刻之妙尽矣。
以上所谓古籍善本之:艺术代表性。”
不得不说,刘教授这么一引经据典,还真就把大家给镇住了。
看看,人家说的头头是道,古文物教授果然名不虚传。
说到兴头上,刘玉教授更是开始滔滔不绝,介绍宋版书的一些历代行情,而这些是林逸事先和他沟通好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体现出现在这些宋版书的市场价值。
刘教授说:“据我所知,宋版书在清代中期有过几次行情。比如说《杨诚斋易传》记载:此宋本不易得,某王府许以二百金购此书鲜有获者;……见有朱淑英藏书,前题后跋,索值一百六十金。三十三岁六月四日,从郡中赐书楼蒋氏处购得宋刻本《三谢诗》一卷,每页白金二钱。三十六岁九月重阳前三日,以白金三十两有奇易得元刊本《吴礼部文集》二十卷;
民国行情,张金阜著《信都张氏古籍善本书经眼录》记载:《大易粹言》十卷,宋方闻一撰,宋刊本此书余师王文进先生由沪收购,当时市价为十条黄金,秘藏不售。后因经济欠灵,不得以割爱,以市价黄金十五条出手。
国初行情,黄永年《五十年代前期沪苏市上的宋元本书》记载:上海修文堂孙实君1951年三四十册《资治通鉴》索价七八十元南宋建阳刻本,钱谦益旧藏,江标藏书,费念慈题字,工作中只买一册付款二元。
近年行情,已故著名文物鉴赏家秦公先生,在1993年从上海以400元竞得宋拓王羲之《毅帖》残卷,后来在2002年以16万元再次拍卖成交。这成了当代藏书界‘天漏’的佳话!1995年,中国嘉德以132万元成交宋版《文苑英华》残卷一册,这是当时古籍单册拍卖的最高成交记录。而到了1996年,以429万港币拍出的宋代曾巩信札,又改写了前面的记录。《宋书列传》六十卷,南宋绍兴十四年眉山井度刻元、明递修本,四函二十册。钤印较多。据藏印可知,此书最早为明嘉靖年间著名藏书家朱大韶所藏。此书亦曾为清末著名藏书家王锡元‘十四间书楼’架上之物,又经当代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法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田涛先生珍藏,可谓流传有序。2010年6月,此书在北京德宝拍卖公司春拍中以二百五十万元的价格成交,可见宋版书之当今价值。”
第(2/3)页